Dr.全科:门诊常常能遇到因各种皮肤病前来就诊的患者,尤其老年人,若能快速识别,及妥当的处理,既能方便患者,医院的就诊压力。
1.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映,通常在2-24小时内消退,也可发展为慢性。约3/4的患者找不到原因。
皮损表现:风团,呈鲜红色或苍白色、皮肤色。
治疗:①抗组胺药: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急性荨麻疹抗组胺治疗5-10天,症状消失后再用3天;激素;
②.荨麻疹可自行消退,可不用药物;症状严重,医院。
2.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神经痛,沿一侧周围神经呈带状排列。病程一般2~3周。好发部位依次为肋间神经、颈神经、三叉神经和腰骶神经支配区域。
皮损表现:红斑-粟粒至黄豆大小的丘疹-水疱-干涸、结痂,色素沉着。
治疗:①抗病毒:48-72小时内开始,阿昔洛韦(一次mg,每日5次,服用7天);止痛:非甾体消炎药(对乙酰氨基酚)-麻醉性镇痛;激素:强的松30mg/日7天;营养神经:甲钴胺。
②外用药:阿昔洛韦软膏;炉甘石洗剂;聚维酮碘湿敷;利多卡因凝胶;
3.接触性皮炎:接触性皮炎是皮肤或黏膜单次或多次接触外源性物质后,在接触部位甚至以外的部位发生的炎症性反应。
皮损表现:为红斑、肿胀、丘疹、水疱甚至大疱。瘙痒疼痛。
治疗:①口服抗组胺药: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维生素C/B;
②外用药:地塞米松乳膏
4.神经性皮炎:又称慢性单纯性苔藓。是以阵发性皮肤瘙痒和皮肤苔藓化为特征的慢性皮肤病。多见成年人。局部90%以上好发于颈部,其次为肘、骶、眼睑、腘窝等处。
皮损表现:瘙痒感-粟粒至绿豆大小的扁平丘疹-肥厚、苔藓样变-暗褐色,干燥、脱屑。
治疗:①口服抗组胺药: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维生素C/B。
②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艾洛松):每日1次。
5.湿疹: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瘙痒剧烈的一种皮肤炎症反应。常见于小腿、手、足、肘窝、腘窝、外阴、肛门等处。
皮损表现:(1)急性湿疹:密集的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疱疹或小水疱,点状渗出及小糜烂面;(2)亚急性湿疹:小丘疹、结痂和鳞屑为主,仅见少量丘疱疹及糜烂。仍有剧烈瘙;(3)慢性湿疹:皮肤增厚、浸润,棕红色或色素沉着,表面粗糙,覆鳞屑,或因抓破而结痂。
治疗:①口服抗组胺药:氯雷他定、西替利嗪;抗生素;维生素C/B。
②外用:无渗出:炉甘石洗剂、糖皮质激素乳膏;渗出:冷湿敷;慢性期:糖皮质激素乳膏,合用保湿剂尿素乳膏。轻度:弱效糖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中度:中效糖皮质激素(曲安奈德、糠酸莫米松)。
6.手癣:主要由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等感染引起。接触传染。
皮肤表现:手掌局部红斑脱屑,皮肤干燥破裂。自觉瘙痒,也可瘙痒不明显。
治疗:①口服抗真菌:氟康唑、伊曲康唑(mg/d14天);
②外用:咪康唑、酮康唑乳膏(至少4周);
③甲癣:外用聚维酮碘;足癣、股癣、体癣治疗方法类似。
(补充:1.外用激素药:皮损不可用;2.聚维酮碘:化脓性皮炎、皮肤真菌感染;3.抗过敏药不等于抗组胺药,除了过敏,其他原因导致的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导致的症状,可以使用抗组胺药;4.组胺可以导致瘙痒感)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