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苔藓治疗专科医院 >> 苔藓护理 >> 远离自然的可怜人儿,养一盆治愈系的苔藓吧

远离自然的可怜人儿,养一盆治愈系的苔藓吧

 

第七届手作之美,策展人成琳博士,以"自然的生活之道"为题,从衣食住行各方面,探索如何让现代人的生活更接近自然。

9/28开幕的当晚,我们邀请了国内外知名的艺术家、收藏家、设计师共聚一堂,欣赏由都市园艺家徐生所创作的件苔玉:山野草作品。

当晚,转转会设宴邀请众多好友相聚一堂,在蟹肥菊黄的时节,享受美食与美景,茅台酒北京代理欧亚凯盛国际,宁夏滩羊、一品水鸭品牌赞助我们美酒与美食。

在地球生存已经三百万年的苔藓,一直与中国文学以及东方庭园的意境有著深厚的关系。由于苔藓喜阴,对于光线、土壤的要求不高,只要湿度够就能存活,近年来成为城市生活中最佳的室内花园及地被植物。

苔藓植物介于藻类与维管植物之间,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植株矮小,没有维管组织,也无花结构,以孢子进行繁殖。矮小的苔藓植物生命力极强,多生长于阴湿的环境中,高山、湖泊,南北极都可见其分布。

中国诗人经常借著苔藓卑微却优美的特质,抒发他们不得志、被冷落的情感,苔藓成为一种孤独、冷清的美学象徵,这正是中国文人的最高情怀。

苔藓从魏晋南北朝之后,进入诗人们的创作,南北朝以后,由于社会的黑暗、频仍的战乱,道德的沦丧、玄学思想的冲击,唤醒了人们的生命意识。陶渊明和谢灵运更是开创了中国田园山水诗歌的滥觞,提升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审美水平。

乱世之际,人的生命像卑微的苔藓,不得不承受社会和历史的捉弄。正是在这个承载着沉重道德面具的时代,脆弱卑微的苔藓开始走入学人的思想,走进了人们的审美视野之中。

东方文化一直与苔藓有著深厚的情感关系,最有名的一首诗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苔藓虽不是什么贵重的植物,但只有大树被保护好的自然森林底层才可能自然长出苔藓,因此刘禹锡所描述的陋室,虽不是豪宅,但优美的自然环境却是一种文人生活不可缺的情境。

受到东方美学的影响,日本的庭园也经常大量种植苔藓,许多老寺庙、古庭园中,苍劲的大树下,铺满厚重如地毯的苔藓,坚硬的石头上长满了柔软的青苔,成为视觉上最美的组合。

现代生活,受限于城市与居住环境的局促,人们的生活与大自然严重的脱离,集居在城市远离绿色植物的人们,对于绿色植物的渴望,造成都市园艺的兴起,设计师用苔藓来创造室内花园、玻璃盆景以及垂直花园,结合盆栽、空间与材料,建筑师、设计师以及艺术家更采用苔藓进行创作,他们把苔藓做成各种造型的装置物、或种在屋顶上、墙壁上、或做成玻璃花室。

都市园艺家:徐生

从山野到厨房,从溪流到草场,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不缺乏美丽。

人类根据自己的发展需求,主观的定义植物的高低贵贱,却不知每一颗植物都有自己的生活态度,生活不缺乏美丽,最缺少的是发现美好的眼睛。

运用起堂前屋后的器物,厨房的葱姜蒜,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美丽花园。

小到竹篮里的一块发芽的姜,风干的山药

,干瘪的红薯,

在扔进垃圾堆之前,

给它点时间,

他会带你进入一个崭新的世界。

姜可以称作是植物界的太湖石,于是我用了一个宋朝烧造陶瓷的匣钵,一个旧物方盘,给他们一个再生的机会。

中国人特别喜欢养盆景,欣赏植物的根茎叶,大家的潜意识里总觉得盆景都是要很名贵的植物。其实,用什么不重要,总要的是用心感受。

我用三两个发芽紫薯,配上一个铲米的木勺,一个紫薯盆景就诞生了。

一个铁瓢,一个路边捡来的朽木,一颗小榆树,当他们相遇的时候,一座神骏的山峰盆景便出现在了我们的面前。

一根艾草,一个土球,一片苔藓,一把木勺,一个搓衣板,一个被弃置的菜橱。没有任何一件器物是无用的。

其实自己动手DIY一个漂亮的手工苔藓盆景,一点也不难。想要体验诗人最爱的苔藓园,被错过了这次〝手作之美〞的展览:《苔玉:山野草之美》,现场并有各种与苔玉有关的沙龙活动。

扫码参与沙龙(免门票)

TIP:

1、适合苔藓生长的环境和适合人居的环境非常相似:保持一定的湿度、通风透气、适度的光照。

2、苔藓植物不适宜在阴暗处生长,它需要一定的散射光线或半阴环境。养护期间,应给予一定的光亮,最好是微弱一些的散射光而非直射的强日光。

3、每天喷水多次,不可一次浇过多的水,保持苔面湿润即可。苔玉最佳生长温度在25℃左右,冬天应放置在室内。

4、苔藓与其他植物有很大不同。一是它的根部基本只起到攀附固定植株的作用,主要依靠叶片吸收空气中的水和微薄的养分。二是空气湿度不够就会自动进入休眠状态。此时颜色就会变得灰绿,但这并不意味着苔藓“死”了。事实上,进入休眠的苔藓很强健,不畏寒暑,可耐数月,一旦接触水分即现青翠。

文:转转会

图:刘佳、徐生

转转会女主人成琳是位建筑学博士,也是资深收藏家,她喜爱自然、美食与艺术,更喜欢朋友。为了分享艺术与生活的美好,她在不同的国家居住时,总喜欢在自宅中举办派对,与朋友分享艺术与生活的美好,退休后除了四处旅行外,时常逗留北京,与许多艺术家、收藏家、文人雅士过从往来。生活是需要自己创造的,创意源自于对生活的热情,这些美好的点滴逐渐形塑成我们真实的人生。

欢迎转转会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gdnyy.com/wacs/116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