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甄和君
进入温暖的春季以后,我出诊的国医堂人越来越多。有一天下午,一个年轻的妈妈怀抱着1岁左右大的孩子,焦急地挤到我的诊室问:“大夫,我这娃的病您能看吗?”我抬起头,看到孩子的脸,吓了一跳。原来孩子满脸的红疙瘩,伴有黄水淋漓的血痂,双手还被妈妈带上了手套。妈妈说,孩子夜里很痒,搔抓不停,黄水越渗越多,有些地方都抓破了,结了血痂,所以带上手套以防进一步抓破流血。我仔细检查了一下,发现孩子脖子、耳后、双上肢也有,而且两侧对称分布。我立刻回答道:“可以治疗,这是湿疹。”
一、什么是湿疹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也是一种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湿疹多见于头面部,如额部、双颊、头顶部,以后逐渐蔓延至颈、肩、背、臀、四肢,甚至泛发全身。初起时为散发或成簇的小红丘疹或红斑,逐渐增多,并可见小水泡、黄白色鳞屑及痂皮,可有渗出、腐烂及继发感染。其临床表现具有对称性、渗出性、瘙痒性、多形性和复发性、季节性、遗传性等特点。本病多发,占皮肤科门诊量的15%~30%。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任何部位、任何季节。
二、湿疹的主要症状特点
对称性湿疹发病一般是左右对称分布,很少见到单侧发病,这是“敏邪”侵犯对称分布的经络造成的结果。
渗出性湿疹发病一般在急性期都有黄水渗出,淋漓浸淫,无处不到,这主要是湿邪弥漫浸淫全身或局部的结果。
瘙痒性湿疹发病一般瘙痒难忍,往往越挠越痒,这主要是风邪善于行走,变化多端,风性主动所造成的。
多形性湿疹形态多种多样,有圆形色红的,也有内部色白、外部色红的,还有内部色红、外部色白的,有的如粟粒状,有的如丘疹样,形态各异。这主要是多种病邪夹杂侵犯人体,由于所占比重不同,所以出现不同形态。如内部色白、外部色红的疹形,中医认为是“火包湿”引起的;而内部色红、外部色白的疹形,中医认为是“湿包火”引起的。
复发性湿疹病程一般较长,持续1~3年,甚至几十年,且容易反复发作,这主要是湿邪缠绵难愈惹的祸。
季节性湿疹可发生于任何季节,但有些人会在特定的季节发作,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与人的体质有关系。一般而言,阴虚阳盛体质的病人主要在春夏季发作,湿热体质的病人常在夏季或长夏季节(农历6月)复发或加剧,阳虚阴盛体质或痰湿体质的病人则呈现秋冬发作的倾向,还有一些特禀体质(过敏体质)的病人发作季节不甚明显,随时随地遇到过敏原都会发病。为什么不同体质会在不同季节发作或加重呢?主要是因为随着外界气候变化,会出现不同的过敏原,如花粉、蒿草等,加重了病人原有的体质偏颇,引起人体阴阳失调而发病。
遗传性湿疹有明显的遗传性,遗传几率达50%,但没有传染性。也就是说,父母是过敏体质,或有湿疹病史,子代很有可能会被遗传。父母遗传给孩子的是过敏基因,不是具体的过敏疾病,所以湿疹也可能是遗传引起的。但家里一个孩子得了湿疹,一般不会传染给其他孩子。若湿疹发生在小儿身上的,又叫做婴儿湿疹。在所有过敏性疾病中,婴儿期发病率最高的就是湿疹,婴儿湿疹一般在孩子1岁以后,随着免疫调节能力的提高会自然好转。
三、久治不愈——毁容伤身又癌变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发病率很高的皮肤病,但是,很多患者对湿疹和湿疹的危害没有足够的了解,发病时感觉瘙痒,于是随便买些激素药物私自用药,而不是在医生的指导下治疗,往往导致病情不断加重,反复发作。湿疹久治不愈,会有下面的危害。
对患者造成外貌上的影响湿疹症状早期或急性阶段,患处有成片的红斑,密集或疏散的小丘疹,或是肉眼难见的水疱,严重时有大片渗液及糜烂;在慢性状态,渗液很少或完全干燥而结痂,往往和鳞屑混合而成鳞屑痂,有时色素减少,在运动程度较大的部位容易发生裂口,长期摩擦搔抓能引起显著的苔藓样化。湿疹往往对患者的外貌造成很大的影响,还可能会给患者正常社交带来障碍,引发自卑感。
剧烈瘙痒影响生活和工作湿疹患者会因剧烈的瘙痒而感觉到痛苦,进而影响其正常的工作、生活。发病时间一长,还会导致患者精神萎靡、烦躁及精神因素障碍。
乳头湿疹容易癌变乳头湿疹是湿疹类型中的一种,临床表现以乳头糜烂、湿疹、结痂,痂皮脱落后有淡黄色液体渗出等为主,久治不愈容易转变为乳腺癌。
四、治疗有方——内服外用效果佳
我经过20余年的艰苦探索,针对湿疹6大病因病机关键,采用燥湿、清热、祛风、止痒、活血、扶正等药物自拟内服药“湿疹脱敏汤”系列,此方是根据古方消风散加减而成。外涂“过敏止痒汤”,内外结合治疗湿疹,疗效显著。每1月为一个疗程,大多患者1~3个疗程治愈,病重日久者3~5个疗程治愈。
内服基本方:
当归10g、生地10g、防风10g、蝉蜕10g、知母10g、苦参10g、胡麻仁10g、荆芥10g、苍术10g、牛蒡子10g、石膏15g(先煎)、甘草6g、川木通3g、地肤子10g、白鲜皮10g、地龙10g。
其中苦参、苍术、川木通祛湿,防风、蝉蜕、地肤子、白鲜皮祛风、止痒脱敏,石膏、牛蒡子、甘草清热,当归、地龙活血化瘀,生地、胡麻仁滋阴扶正。诸药合用,有效去除湿疹6大病因,因而起到很好的临床疗效。
外用基本方:
银柴胡10g、乌梅10g、蝉蜕10g、五味子10g、防风10g、苍术10g、薏米30g、黄柏10g,每日一剂,水煎煮,搽或洗泡患处。我在临床上用于治疗小儿湿疹、夏季痱子等外洗效果很好,往往1天见效,两天红疹渗水几乎痊愈。如果成人使用要加到3倍剂量。使用时注意水不可太热,时间不可太长,一般10~15分钟即可。
五、预防与调养——衣食住行最关键
一旦得了湿疹,是很恼人的。那么,对于湿疹该如何预防与调养呢?主要有两点:一是生活衣食住行调理,二是偏方调理。
1.生活衣食住行调理
我们每日的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那么,湿疹病人该如何从这些方面呵护自己的身体呢?
衣湿疹患者的皮肤屏障功能存在异常,皮肤对外界物质高度敏感,所以要选择全棉质地、宽松、透气性好的衣裤,尽量不穿丝、毛织品或人造纤维服装。贴身衣物最好不带颜色,去除衣物商标,以减少刺激。洗衣后要多漂洗,去除肥皂、洗衣粉、香料等残留物。
食对于湿疹患者来说,吃刺激性食物或“发物”可使病情加重,因此发病期间或平时应忌食辛辣、腥发、温热性食物以及煎、炸、烧、烤和不易消化的食物。辛辣食物如胡椒、生姜、葱白、辣椒、韭菜、洋葱、白酒、蒜等。腥发食物如鱼、虾、螃蟹等海鲜,以及牛羊肉、猪头肉、狗肉、雀肉、鸡肉等。温热食物如茴香、砂仁、肉桂、红参、香菜、酒酿等。
湿疹患者一般都存在脾胃虚弱问题,过于生冷的食物要禁食,饮料也要慎重选择,特别是含有酒精的饮料可明显加重湿疹患者的瘙痒症状。有些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令人体难以分解,如牛奶、豆类等,应少吃为佳。湿疹患者绝大多数存在脾虚湿热的表现,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建议患者在饮食中酌加健脾、清心火的中药进行食疗,可多选用冬瓜、薏米、红豆、鱼腥草、炒黄连、山药等煲汤。
住湿疹主要表现为皮肤渗液、红疹,遇热时瘙痒不适感会加重,所以居住环境的温度、湿度要适宜,室温以25℃左右为宜,相对湿度保持在50%~60%。另外,建议不养宠物,不铺地毯,经常除尘。因为尘螨、毛、皮屑等易引发或加重过敏反应,加重病情。家中尽量避免使用空气清新剂。
行不要让阳光直晒患湿疹的地方,可适当锻炼身体,但需注意减少汗液分泌刺激,建议运动后马上洗澡,但不要洗热水澡。另外,不去花草树木过多的地方,可以明显减少过敏。病者亦应避免各种刺激皮肤的因素,如搔抓、用碱性强的肥皂或过热的水洗浴。
2.湿疹偏方调理
(1)绿豆3两炒焦研成粉,再用醋调匀涂患处,一日二次。
绿豆性凉、味甘,有较强的药力,有清热、解毒、利水的作用。古代医家认为它可以治疗风疹、痘毒等皮肤疾患,绿豆粉加醋,止痒效果更好。
要注意,用此方时忌花椒、胡椒,要注意休息。洗澡后不要随意用各种护肤乳液等,减少化学刺激。痒得严重时,可以冰敷,方法是:将牛奶倒入一杯冰块中,静置数分钟后,将冰牛奶倒在一块纱布垫或薄棉布上,敷在瘙痒处,2~3分钟即可。
(2)薏米炒熟后,用开水泡上一杯,只要渴了就喝此水,连喝五六天,即可见效。方子没副作用,适用于任何体质和证型的病人。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是婴儿湿疹,病儿常焦躁不安、到处搔抓、夜间哭闹,影响睡眠。宝宝长了湿疹后,除查找诱发因素予以改正外,还应采用中西医结合的全身与部分的综合治疗。另外,乳母可暂停吃鸡蛋等富含异体蛋白质的食品,湿疹可能会逐步减轻。患湿疹的新生儿不可使用肥皂或用热水烫洗,并避免太阳照晒,避免毛线衣或其余化纤织物与皮肤直接接触,皮肤不要随便用药。不同时期可采取不同的处置:
急性期可用1%~4%硼酸液湿敷或用雷佛诺尔氧化锌软膏外涂;
亚急性期每晚用温水洗澡1次,而后外用炉甘石洗剂止痒、消炎;
慢性期用温水洗净皮肤后,外用0.5%可的松冷霜类药物或糠馏油软膏。如患儿搔痒较剧,可适量应用扑尔敏、赛庚啶、苯海拉明等药,予以平静、止痒、脱敏。
马淑然
医学博士,教授,中医基础理论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医基础教研室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基础理论重点学科“五脏应时”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世界中医药联合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美容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医基础理论课程负责人,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名医学术传承信息化分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医药,国家自然基金委项目同行评议专家。
名医介绍本文由作者授权,甄和堂编校整理发表,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注明出处。
科学权威的中医养生知识传播者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