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苔藓治疗专科医院 >> 苔藓医院 >> 红色毛垟绿色发展从一片苔藓开始西部文明

红色毛垟绿色发展从一片苔藓开始西部文明

 

刘军连出诊的医院 http://m.39.net/news/a_9380888.html

来源:丽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

地处两省三县交界处的景宁畲族自治县毛垟乡,不仅拥有浓厚的文化底蕴,更有着根正苗红的“红色基因”,叶飞、陈挺等革命先辈在此留下了诸多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

多年来,通过发展红色旅游,毛垟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而如今,利用自身生态优势,毛垟更是打造出了国内首个“苔藓小镇”,靠着一片翠绿的苔藓,走出了一条“红绿融合”的乡村振兴之路。

毛垟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过去一直以传统农耕和食用菌种植为主,产业发展较为薄弱。随着青壮年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转移,老人和小孩成了主要留守人群,严重缺乏年轻劳动力。如何带领上了年纪的村民致富增收,毛垟想到了种植苔藓这个“奇招”。

“毛垟气候适宜苔藓生长,发展苔藓产业符合本地劳动力老龄化的特点,更符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生态发展之路。”毛垟乡党委书记雷晓华分析说。

年,毛垟引进了苔藓专业化繁育企业——丽水润生苔藓科技有限公司,结合毛垟乡独特的自然生态优势,与该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建成了全省首个户外苔藓种植基地。一期就投资了万元在全乡四个村扩种苔藓亩,并建设了苔藓文化园和苔藓工厂化栽培基地,采用工厂化苔藓生产方式,使市场上一些珍贵的苔藓品种摆脱自然环境束缚,实现周年性、全天候、反季节的企业化规模生产。

“平时也就过来拔拔草、浇浇水,蛮轻松的。”在毛垟乡的苔藓基地内,村民毛玉荣一边招呼临时雇来的两个村民,为一片片漂在水田上的苔藓除草,一边笑着跟讲起自己的幸福生活。

59岁的毛玉荣是毛垟最早“种”苔藓的农户。指着自家的那一亩“苔藓田”,他不无感慨地说,早些年,这块位于带溪边的地也只能种种玉米和水稻,加上平日里打打零工,没白天黑夜地干活,一年到头也就是一万元不到的收入。而如今,靠着眼前这些苔藓,每年居然能带给他5万余元的收入。“年开始种苔藓那会,我投入了差不多6万元,结果一年多点就收回了成本。现在忙的时候,我还会花钱雇村里人来帮忙呢。上了年纪还能挣那么多钱,真是想不到啊!”

同样想不到的还有60岁的村民叶永荷。见到她时,她正和村里的几个姐妹一起,在苔藓基地的生态大棚中专心致志地粘贴苔藓装饰画。“我年纪大了,不可能跑出去打工。现在在家门口就有活做,一天粘五六幅苔藓画,也有多元的收入,真的很开心了。”

“年前,村集体收入几乎就没有,而年后,随着苔藓繁育、光伏发电这两个产业在我们毛垟发展起来,不仅村里的一些留守老人有了可观的收入,村集体每年也能收入10多万元。”毛垟乡毛垟村党总支书记毛军武介绍,为了让村里的百姓都能享受到“苔藓红利”,目前,苔藓基地为村中的困难户推出了认领计划——基地部分“苔藓田”交由他们日常管理,强村公司支付工资。下步,村里还计划将一些特别适应本地气候、繁育难度低的苔藓特殊品种推广到户,让更多的村民融入到苔藓经济中,共同致富。

随着“苔藓小镇”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不仅多家想要合作的企业慕名而来,而且毛垟的研学活动也开展得如火如荼。去年11月至今,当地已接待产业考察团队近40个,研学团队超50个。最多的时候,有七八千名来自省市县的孩子来毛垟听红色故事,看苔藓繁育。

“下步,毛垟乡将在扩大苔藓种植规模的基础上,用好苔藓附加值,通过打造毛垟苔藓文创产品展示中心等项目,继续开展研学活动,推出苔藓DIY课程、苔藓特色产品,承接绿化工程。努力将其发展为支柱产业,进一步带动村集体、农户‘双增收’。”在雷晓华看来,毛垟发展苔藓产业是优化配置农业生产要素、实现农民共同富裕、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完善社会治理和推动自我造血内生动力的有效手段。

用好红色资源,推动绿色发展。如今的毛垟正稳步朝着“打造一个小镇,开创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共同富裕目标稳步前行。

本文来自丽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作者/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gdnyy.com/wadwh/148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