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书摘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苔藓植物不就是青苔吗?可能你都会这么认为,其实这是一个误解。大多数人所称的“青苔”,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术语,而是泛指包括藻类、苔藓、地衣和小型的蕨类。它们常见于阴暗、潮湿的沟边或石阶上,不小心,还会令人滑倒。那什么是苔藓植物呢?
苔藓植物常被认为是植物界最简单和最原始的类群之一,起源于约4亿年前,它们的祖先类似于现存的绿藻类,它们出现在地球上的时间远比有花植物要早。苔藓植物包括苔类、藓类和角苔类三大类,相互之问形态差异极大,但由于有相似的生活史,因此常常把它们归在一起,统称为苔藓植物。与蕨类和有花植物不同,它们体内没有一套承担支撑和运输营养物质功能的输导系统一维管组织(由木质部和韧皮部组成),因此它们也被称为非维管植物;它们不会开花、结果,而是通过产生孢子来繁殖,因而也被称为孢子植物或隐花植物;与蕨类和有花植物相似,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卵结合受精后,发育成胚,进而长成孢子体,因而也被称为有胚植物或高等植物。
——摘自《本册简介》
小蛇苔
蛇苔科蛇苔属
叶状体中等大,狭带状,淡绿色至浅黄色,无光泽,多回二歧分叉,尖端边缘密生圆盘状芽胞,背面有小型气室,每室中央有1个单一型气孔,营养丝顶端细胞短梨形,无细长尖;有中肋,中肋区细胞中有油体和黏液细胞;腹面有假根,两侧各有1列深紫色鳞片。雌雄异株。雌器托钝头圆锥形,黄褐色,有无色透明的长托柄,长约2cm,着生于叶状体背面尖端;雄器托椭圆盘状,紫色,无柄,贴生于叶状体背面。
产于贵州、辽宁、江西、陕西、台湾、香港、云南等省区。生于林下溪边土上。
盔瓣耳叶苔
耳叶苔科耳叶苔属
植物体小,紧贴基质垫状着生,浅绿色至深棕色,长1~2cm。茎不规则一至二回羽状分枝。侧叶紧密覆瓦状排列;背瓣卵圆形或长椭圆形(线条图下),背缘基部耳状下延,腹缘基部不下延;中部细胞圆形,壁具波纹,三角体大,有时基部细胞壁薄;腹瓣兜形或裂片状。腹叶倒楔形(线条图上),顶端2裂达叶长的近1/3,裂瓣两侧各有1~2个齿,与茎连接处接近水平,基部无下延。
产于安徽、澳门、福建、广东、广西、贵州、海南、黑龙江、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内蒙古、陕西、山东、山西、四川、台湾、香港、西藏、云南、浙江。生于树干或石壁。
暗绿耳叶苔
耳叶苔科耳叶苔属
植物体小,平铺生长,深绿色或红棕色,长1.5~2.5cm。茎不规则羽状分枝,分枝短而斜展。侧叶疏松覆瓦状排列,背瓣阔卵形(线条图下),内凹,顶端圆钝,常内卷,全缘,基部两侧近于对称,腹侧和背侧下延裂片半圆形;细胞卵圆形,壁薄,三角体明显;腹瓣贴茎着生,不对称盔形或圆球形,,具向下弯曲的喙状尖。腹叶贴茎着生,倒卵形(线条图上),顶端2裂达叶长的1/6~1/5,裂瓣三角形,急尖,基部两侧稍下延。
产于广东、广西、云南、浙江。生于林下树干。
“大鹏自然好书奖”经典导读系列之四十五:
《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苔藓册》
作者:张力/贾渝/毛俐慧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年:-3
丛书: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装帧:平装带封套
定价:36.00
内容简介
精选中国南北各地苔藓植物代表种88科属种。可供国内大多数省市的自然爱好者和园艺工作者作参考。
当您在户外远足时,请带上一枚手执放大镜(放大倍数5~10倍即可,最好自带光源,以便在光线弱的时候使用)、相机(连同三脚架)和一把小的喷壶,再连同这本书,您就可以尝试认识苔藓并欣赏其独特之美了。放大镜可以让您看清苔藓的体态和色泽、叶的排列样式和形状、中肋的有无和长短、孢蒴及蒴帽的形状等特征;三脚架主要用于提高照片的拍摄质量和清晰度;由于苔藓植物是变水性植物,在旱季或者连续天晴时,与湿润状态时相比,体态会发生较大的改变。这时,喷壶就可以派上用场了。用喷嘴对准苔藓喷一点点水,等候1分钟左右,奇迹便发生了,了无生气的苔藓便会恢复充满生机的状态,像被施了魔法一般,这时,您便可以观察了。如果照了相片,想确认是什么种类,可以发到“普兰塔”网站(正规的白癜风医院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