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正是寒假举家出游的欢乐季节。王先生前几天出游后,却又不得不提前返沪就医了。这是怎么了呢?原来是王先生六岁的儿子旧病复发了。这孩子有特应性皮炎病病史,平时也很注意保护,所以病情一直很稳定。趁着孩子放假,举家一起到海岛游玩,享受阳光沙滩的同时,也免不了海鲜大餐。但没玩几天,王先生的儿子就开始全身皮肤瘙痒,皮疹大片发作。
其实,这种吃喝后导致皮肤病复发加重的情况并不少见,尤其在人们外出旅游或逢年过节、聚餐期间更是频发。到底哪些食物会引起这种情况呢?在此,我们来说一说饮食中的“发物”和皮肤病的关系。
从皮肤科角度来说,“发物”是指可以引起皮肤病发生或使原来皮肤病加重的食物。传统多指辛热物、海鲜物等。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类似记载,而清代王士雄在《随息居饮食谱》中对发物记载较多,分为动火、动风、助湿、积冷、动血、动气等六类。如记载:“鹅,动风发疮”。此处的“风”是指风邪,风有“善行而数变”的特性,喜四处走窜,表现为游走不定,瘙痒剧烈,皮疹时退时发,进食鹅则可使风邪导致的疾病加重。
除了鹅肉,还有哪些日常生活中的食物会引起皮肤疾患加重或发作呢?皮肤病急性发作的病因可分为风、湿、热、虫、毒五类,其中以风、热、湿三邪为多,所以动风、动火、助湿的发物是皮肤病患者应该主要忌食的食物种类。
第一类是动风发物:
多具升散、辛热之性,能使人阳气升散发越,风邪亢害,邪风走窜。常见就有海鲜、虾类、蟹类、贝类、鹅肉、菌菇等。
第二类是动火发物:
多具辛燥、温热之性,能助热动火、耗津伤液。如辛辣、酒、葱、姜、椒、蒜、韭、羊肉、狗肉及芒果、榴莲、荔枝、龙眼等热性水果。
第三类是助湿发物:
多具黏腻、肥甘之性,具有阻脾气、助湿邪的作用。如甜腻食物、肥肉、糯米等食物。
对于以上三类食物,诸如荨麻疹、湿疹、特应性皮炎等过敏性皮肤病患者不宜食用,而疮痈疔疖等感染性疾病急性发作期也需禁忌。除了上述常见“发物”,还应禁忌过敏原筛查阳性的食物、食用后明确会使原有皮肤病加重而停食后症状好转的食物。
当然,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忌口也应根据体质、地理环境、季节不同而“个体化”。在积极治疗的同时,辅以相应的忌口措施,则可促使疾病痊愈,并有助于预防复发。
文/上海中医院
皮肤科主任医师宋瑜
编辑/管仲瑶
原创声明:以上为《健康报》原创作品,如若转载须获得本报授权。
赞赏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