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苔藓治疗专科医院 >> 苔藓诊断 >> 新冠肺炎疫情下产生气溶胶的医疗操作

新冠肺炎疫情下产生气溶胶的医疗操作

 

北京治疗白癜风大约花多少钱 http://m.39.net/pf/a_5059033.html
小蜘蛛导读为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国家发布的相关文件指出在进行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时使用医用防护口罩,但哪些医疗操作能产生气溶胶,产生气溶胶的操作是否都具有较高的风险,并未明确提及。为此,本文根据国内外相关指南及文献,对气溶胶、产生气溶胶的医疗操作、高风险的医疗操作以及防护策略进行文献综述。

新冠肺炎疫情下产生气溶胶的医疗操作

来源:中国感染控制杂志作者丨黄文治,赵海鸣,付学勤,乔甫,尹维佳,宗志勇,张伟摘要

为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国家发布的相关文件指出在进行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时使用医用防护口罩,但哪些医疗操作能产生气溶胶,产生气溶胶的操作是否都具有较高的风险,并未明确提及。为此,本文根据国内外相关指南及文献,对气溶胶、产生气溶胶的医疗操作、高风险的医疗操作以及防护策略进行文献综述。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气溶胶;产生气溶胶的操作;个人防护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disease,COVID-19)在我国已引起八万余人感染,四千余人死亡。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其中医务人员感染人数已超过三千人。COVID-19主要传播途径是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也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加强疫情期间医用防护用品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函〔〕98号)以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中常见医用防护用品使用范围指引(试行)》指出,医用防护口罩“原则上在发热门诊、隔离留观病区(房)、隔离病区(房)和隔离重症监护病区(房)等区域,以及进行呼吸道标本采集、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无创通气、吸痰等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时使用”。但产生气溶胶操作的定义、种类以及风险性的高低,并未明确提及。对呼吸道病毒包括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患者进行某些特定的医疗操作时,会形成气溶胶,这些气溶胶的重量较轻足以在空气中远距离播散。但在医疗环境中,这些操作在多大程度上导致了感染的传播尚不清楚。同时世界各国家或机构发布的相关指南中,对与COVID-19相关的产生气溶胶的操作(aerosol-genratingprocedures,AGPs)进行了界定,但内容不尽相同。为此,本文根据国内外相关指南及文献,对气溶胶、AGPs、高风险的医疗操作以及减少感染风险的策略进行文献综述。

01气溶胶及AGPs1.1.1.1细菌来源医院2013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分离的所有需氧菌(厌氧菌、真菌、分枝杆菌除外),剔除同一患者分离的重复菌株。

气溶胶是指悬浮在气体中的颗粒,包括固体颗粒物和液体颗粒物,其粒径介于0.~μm之间。而生物气溶胶是指含有微生物和生物性物质的物质粒子,与气体介质组成的物质体系。这些粒子包括病毒、细菌、真菌、苔藓、酶、各种毒素等,可聚合在一起形成气溶胶,或以液体或固体颗粒为载体悬浮在气体中。空气动力学直径<5~10μm的小颗粒可以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具有潜在的短距离和长距离传播能力。空气动力学直径>20μm的大飞沫则更容易在重力作用下沉降,直径10~20μm的颗粒可兼有前两者一些特性,沉降速度及可能携带的病原体量可介于两者之间。气溶胶也包括飞沫核,是呼出的呼吸道飞沫中水分在空气中快速蒸发之后形成的,这类小颗粒空气动力学直径<10μm,也有研究认为<5μm。

空气气流在液体表面移动时在气液界面处产生小颗粒,从而形成气溶胶,其粒径的大小与空气流速成反比。因此,如果某个操作或动作(包括说话、唱歌等)导致空气在呼吸道黏膜及上皮细胞移动,即可能产生气溶胶。在医院内AGPs被定义为可诱导产生各种大小的气溶胶(包括飞沫核)的医疗操作,但目前各相关指南及文献仍未明确界定AGPs具体包括哪些,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对于AGPs的定义整理AGPs,见表1。

AGPs种类非常多样,以上列举仍可能不够全面,总体而言可将其分为两大类,即诱导性AGPs和机械性AGPs。诱导性AGPs指相应操作能够激惹气道,引起患者咳嗽或喷嚏,从而产生生物气溶胶,如支气管镜检查、心肺复苏、气管插管、诱导痰等;而机械性AGPs指通过操作使气道产生气溶胶,如吸痰、雾化治疗、无创通气、高流量经鼻给氧等。

02产生气溶胶的高风险操作

如每一种AGPs都要求佩戴医用防护口罩必然会加剧供需矛盾,影响医用防护口罩的有效利用。而且并不是每一种操作都会增加医务人员感染的风险,故有必要对这些AGPs的风险进行分级,如进行增加感染风险的操作则建议采用更高级别的防护(如佩戴医用防护口罩)。

关于AGPs是否增加医务人员感染风险的文献,主要集中在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的研究。Tran等对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以及是否增加医务人员感染SARS-CoV的风险进行了系统综述,见表2。纳入的文献中有8篇都涉及气管插管操作,且各文献的报道结果类似,医务人员插管过程中距离患者口腔近,操作时间长,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喷溅可能性大,气管插管导致医务人员感染SARS-CoV的风险增加,此较为明确。其他导致感染风险增加的操作包括无创机械通气、气管切开以及插管前人工通气(P<0.05),虽然这些AGPs报道的文献仅1~2篇,但这三类操作可能会加大呼吸气道的压力,使呼吸道分泌物形成的气溶胶以更快的速度和更小的空气动力学直径喷射,再加上这些操作的管路或面罩等与患者之间形成的是非密闭回路,较大量的微小气溶胶溢散到空气中,从而增加医务人员感染SARS-CoV的风险,需给予高度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gdnyy.com/wahl/120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