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遥远的中国北方森林深处,流淌这一条蓝色的额尔古纳河,沿河岸居住着一个古老而神密的氏族部落—鄂温克族。她们以驯鹿为伴,以狩猎为生;但却信奉神灵,崇尚大自然。一个繁星闪烁的夜晚,我来到了额尔古纳河右岸的森林。那里不仅长满了各种遮天蔽日的大树,而且河流密布,地上长满了苔藓和蘑菇。鄂温克人热情好客,每当有远道而来的客人时,她们便在营地燃起篝火,为客人跳起属于她们的舞蹈—“翰日切”:她们手拉着手围成两个大圆圈,女人们在篝火里圈向右转圈跳,男人们在篝火外圈向坐转圈跳,使篝火看起来仿佛也跟着团团转着圈。大家纵情地唱歌跳舞,直到精疲力尽,才纷纷离开。“主人”带着我走进鄂温克人用松杆、桦皮、兽皮搭建起来的希楞柱里,躺在狍皮褥子上,伴着星光,我沉沉地进入了梦乡。当晨曦照耀在林间清澈的露珠上而发出夺目的光亮时,我睁开惺忪的睡眼,走出了希楞柱。听着树上清脆的鸟语,呼吸着山野里弥漫着花草芬芳和泥土香味的空气,喝一碗热气腾腾的鲜美鹿奶,我们一起来倾听那些发生在这座古老森林里的故事鹿神森林里有着许多驯鹿,它们长着马一样的头和蹄子,驴一样的身躯和树杈一样的犄角。显得既威武、健壮,又非常美丽。它们的颜色是多种多样的,有灰褐色、灰黑色、白色和花色等等;它们的性情温顺而富有耐力,喜欢吃苔藓、石蕊、蘑菇、青草、树叶等植物;它们浑身是宝:皮毛可以御寒,茸角、鹿鞭、鹿胎等是名贵药材。驯鹿被鄂温克人称为神鹿,据说是在很久以前,有个猎人在森林里打猎时,射中了一只鹿,那只鹿一边流着血一边往前逃跑,猎人并没有去追赶,只是循着地上的血迹追踪它,以为它受了重伤,等到血流尽了,也就走不动了。然而他走着走着却发现血迹没有了,那只鹿顺利地逃脱了。原来才知道那是一只神鹿,它边逃跑边用长在地上的药草为自己治疗伤口。从那以后,人们便很少猎杀鹿作为食物,而是用它们驮运行李。山神很久以前,有一个酋长带领部落的人去山上围猎。走到一座大山里,听见各种野兽发出的叫声,就把整坐山围了起来。黄昏的时候,酋长带领大家在原地驻扎下来。第二天,缩小了包围圈,酋长问大家:“谁能估计一下我们围猎了几种野兽吗?山里野兽的数量会有多少呢?”此时,大家都沉默了,因为这对他们来说就像问一条河里有多少鱼一样,难以预估。然而就在大家都默不作声的时候,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却说出了山中围猎野兽的种类和数量。又一天过去了,等到第三天围猎结束,收获满满,酋长清点了猎物的数量和种类,果然如那老人预测的一模一样!酋长觉得老人很不一般,就去找他。几分钟之前还坐在树下的老人这会儿却消失得无影无踪了。酋长感到很惊讶,就派人四处寻找,仍然一无所获,人们这才意识到原来那位老人就是山神—“白那查”,主宰着森林里的一切野兽。于是,人们就在老人坐过的那颗大树上刻上了他的头像。后来又在很多树上刻上了山神的头像,每当猎人看见刻有“白那查”山神的树,不仅要摘抢卸弹,敬奉烟酒,还要保持安静,跪下磕头。火神传说,有个猎人,在森林中奔波了一天,却一无所获,很是生气。夜晚时分,他愁眉苦脸的回到家中,生火做饭,听着火塘里柴火燃烧发出的“噼噼啪啪”的响声,觉得仿佛是在嘲笑他。就拿起一把刀,挥舞着手中的刀把旺盛的火苗给刺灭了。第二天早晨,他睡醒之后起来点火,却怎么也点不着了。猎人便空着肚子又出门打猎去了。然而这一天还是一无所获,回到家想生火做饭,火也点不着,猎人感到很是奇怪,只好在饥饿和寒冷中度过了一个漫漫长夜。第三天,他又去上山打猎,忽然听见山上传来一阵悲伤的哭泣声,他寻着声音走过去,发现是一个女人正靠在一颗干枯的漆黑的树干旁,蒙着脸哭,就问她为什么哭泣?她说:“我的脸被人用刀子给刺伤了,疼痛难忍!”她放下手来,猎人看见了她那张血肉模糊的脸。想起自己前几天用刀子刺灭的火苗,才知道自己冒犯了火神。心里满是内疚,他跪下来,给火神磕头请求原谅。那个女人却突然从他眼前消失了,她身后那颗干枯的黑树枝也长出了嫩绿的枝叶。她发誓:从今以后要永远敬奉她。鄂温克人是敬奉火神的。他们每次迁移,都会有一只专门驮载火种的驯鹿。
转载请注明:
http://www.gdnyy.com/wahl/15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