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苔藓治疗专科医院 >> 苔藓诊断 >> 李振王霞两位医师昨起回炉

李振王霞两位医师昨起回炉

 

李振、王霞两位都是老浮针人。

李振在山东武警总院工作过,现在徐州、丰县经营者两家诊所。

王霞主任医院康复科主任。

两位都参加过学习班、进修过,也参加过迄今为止的所有浮针年会(三届),都是老资格的浮针人。

谢谢他们的支持。

希望他们在南京的这周开心。

附一:

我的浮针之路

医院王霞

提起医院中医康复理疗科,人们马上会想起神奇的浮针。现在每次下部队巡诊,医院总会让我们携带浮针为广大官兵服务,小小的浮针解决了部队战士因训练导致的各种软组织疾病导致的疼痛。浮针先后在河南铁路电视台、东方今报、大河网上宣传。我自己也是浮针的受益人,浮针治疗了我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肩周炎、落枕、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几年来浮针让我们科室的病人明显的增加,经济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浮针疗法这项技术让我和我的团队获得了武警部队科技成果三等奖3项。

年《浮针疗法治疗痛症的临床对照观察》

年《浮针疗法与常规针灸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对照研究》

年《浮针疗法治疗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疗效研究》

发表文章4篇。

8年的浮针之路有苦也有乐,也有困惑。刚开始我治疗的病人很成功,这让我对浮针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可是通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我的病人也有不太理想的结果,几次失败的病例让我有想放弃浮针的想法。是继续坚持还是放弃浮针?我给符老师打了电话想去他的研究所看看,看看他是怎么治疗病人的。经得符老师的同意,我带上科室的医生先后三次到南京参观学习。第一次到南京看到符老师治疗病人我就傻眼了,他每天的工作量很大,我们看到有时候病人近有40个左右,符老师要分上下场治疗,这样加起来就要80人次,中午他从来都没有按时的吃过饭。符老师认真的接待每一位患者,别的医生都怕拒绝病人,不敢说治不好,而符老师对自己没有把握的或者说不能治疗的病人都会真实的告诉病人。每次的学习都让我看到了符老师的进步,浮针的治疗由静态变为动态,由被动运动到主动运动,由单一活动到协同运动到再灌注。一次次的飞跃,一次次的超越自己。

通过6次浮针学习班的学习,3次到南京研究所的参观,让我知道了我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是浮针不好而是我的诊断有问题,治疗不彻底,从而导致了治疗的失败。

看到很多新人加入浮针队伍,更加促使我这个老浮针人不敢停止前进的步伐。3月底到广州开医院康复科贺青涛主任那里参观,看到贺主任把浮针应用的如此娴熟,从浮针世界QQ群又看到那么多新人不断在进步,让我这个老浮针人再也坐不住了。为了更好的为部队服务我再次申请到南京浮针研究所向浮针的创始人——符仲华博士学习。

学习学习再学习!加油!

附二:李振回炉的话

偶治夏季皮炎一例有感

本病例纯属偶然所得,也许会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报告如下。

患者,女性,22岁,因腰臀部疼痛就诊,经两次治疗,疼痛缓解,基本正常。一天后随家人去济南旅游,可能走路太多,回来后疼痛有些复发,复诊时,发现患者双腿布满针尖大小的红疹。问其原因,陪人诉因瘙痒难耐,医院看过,诊断:夏季皮炎。因疼痛病情需要,在腓肠肌处向上进针扫散,一分钟后,“奇迹”出现了,病人首先告诉我,大腿后面不痒了,细一看,红疹也消退了不少。为了验证这是不是浮针的功效,遂在患者另一腿上拍照留证,然后如法炮制,发现效果如前。

无独有偶,这个发现让我想起前不久另一位患有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腰疼患者,该患者76岁,有十年皮肤瘙痒病史,全身多处继发苔藓样皮损,查体后需在竖脊肌处治疗,但看到满背的皮损,似乎是浮针的大忌,很是疑惑治疗的效果,不得已,先扎一针试试,没想到,效果很好,意外的是,患者说背上也不痒了,我观察了一下,皮损没有太明显的变化,就没往深处思考,觉得就是病人的心理作用。让其留下待诊一小时,患者还是没有痒感,并主动要求把两胳膊上皮损也扎一下。二诊时,发现皮损恢复大半,患者几年来少有的睡了一个好觉,偶尔还有一点痒,重复一诊,又治疗了一次。那时,脑子里时刻绷着一根弦,谨遵师训,不要盲目扩大浮针的适应症,更无意要在皮肤科领域开疆拓土,所以这个患者过后也就没再上心,直到又碰到现在这个病例,我觉得是不是该重新梳理一下我们的思路呢?于是电话随访了该患者,居然瘙痒症没再发作。

我觉得有必要从病理和作用机制上探讨一下了。

夏季皮炎:是由于夏季高温、闷热、多湿引起的一种季节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成年人,女性多见,常累及四肢屈侧和躯干部。皮损初起为针头大小红斑、丘疹、继之可见丘疱疹。自觉瘙痒,抓挠后可出现抓痕、血痂、皮肤肥厚及色素沉着,无糜烂、渗出。

老年性瘙痒症:多由皮脂腺功能减退,皮肤干燥和退行性萎缩等因素诱发。躯干部多见,也可出现在四肢。自觉瘙痒,抓挠日久,可呈湿疹样变和苔藓样变。另外,瘙痒症还有冬季瘙痒症、夏季瘙痒症、自发性瘙痒症和局限性瘙痒症。

综合这两个病例,我们意外的收获是不是可以考虑,有些皮肤病直接改善微循环或者改善血液循环后,血液中大量的巨噬细胞、白细胞、淋巴细胞等防御部队迅速跟进,清除炎症后而获得疾病痊愈呢?

再延伸一下,是不是有一些炎症性的皮肤病和改善血液循环就可以痊愈的皮肤病也可能是我们浮针下一步要实践的科目呢?

比如:和夏季皮炎有相似病因基础的痱子(在高温闷热环境下,大量汗液不易蒸发,使角质层浸渍肿胀,导致汗管变窄或阻塞,汗管内汗液滞留,压力增高,汗管破裂,汗液外渗周围组织而发生的炎症性皮肤病)、慢性单纯性苔藓(也就是神经性皮炎,病因尚不十分清楚,抓挠和慢性摩擦可能是主要的诱因或加重因素,使得病程陷入瘙痒---抓挠---瘙痒的恶性循环,经久难愈)、多形红斑(病因因临床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基本改变为角质形成细胞坏死,基底细胞液化变性,表皮下水疱形成,真皮上部水肿,血管扩张,红细胞外渗,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及少数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湿疹(是由多种不明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急性期皮损以丘疱疹为主,慢性期以苔藓样变为主,急性湿疹表现为表皮内海绵形成,真皮浅层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慢性湿疹表现为角化过度与角化不全,真皮浅层毛细血管壁增厚,胶原纤维变粗。)。

以上凡此种种,我认为都有我们浮针治疗的病理基础,再加上以前我们经过临床验证的痤疮、冻疮、带状疱疹、黄褐斑等皮肤病,我觉得我们浮针是不是在皮肤科领域也可以有所作为呢?

浮针本身就是灵光乍现,充满想象力的发明,浮针的适应症也在不断实践、完善、充实。就像符老师当初觉得面瘫、小儿脑瘫、四期股骨头坏死都不是浮针的适应症,但实践证明,面瘫我们战绩不俗,小儿脑瘫我们独树一帜,股骨头坏死我们成绩斐然。所以,我觉得,师训“不要盲目扩大浮针的适应症”的重点是“不要盲目”,只要我们抱着科学、谨慎的态度,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做一些有益的尝试也未免不可。

但愿我们浮针人的路越走越宽,谨以此文,抛砖引玉。期待和大家一起努力,积累更多的临床实证,为浮针的发展再添些砖瓦。

临床病例的疑惑

患者,男性,56岁,装修工人。主诉:右侧腰骶部,臀外侧疼痛3月余。现病史:3个多月前,在一次蹲位工作后右臀部外侧开始疼痛,两天之后右侧腰骶部出现疼痛,之后呈进行性加重,行走余米即要停下休息。休息后疼痛缓解。MRI示:腰椎退行性病变;L3----S1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医院、中医院分别进行针灸,推拿,美式正脊,牵引等治疗,历时两个月,效果均不理想。查体:右臀中肌(++++),梨状肌(+++),双竖脊肌(+++),右腹外斜肌(++),右腰大肌(+++),右腓骨长肌(++++)。一诊:上述肌肉处理后,疼痛缓解,走路试验,一千米左右没有疼痛。二诊:症状有所反复,走路一两百米后还会疼痛,但较之前疼痛程度有所缓解,遂按一诊方案继续治疗。治疗后,没有出现症状。三诊:症状又有反复,再查体,增加治疗股直肌,大收肌。四诊:行走后不疼了,但出现一个有趣的问题:患者在平卧和侧卧位放松时不能咳嗽,咳嗽则右侧梨状肌处疼痛,微微勾脚(背屈踝关节),咳嗽则不会出现疼痛。再查体,发现缝匠肌和髋部深层外旋肌群还有问题,治疗后症状缓解。五诊。。。。。。。六诊。。。。。。。讨论(求指教):在慢性疼痛的临床治疗中,疼痛时的情状和治疗的效果息息相关,在任何姿势和活动的状态下都疼的患者,治疗效果可能会更理想;在特定姿势或活动的一定位置才发作的疼痛,治疗要相对困难一些。像这例患者的特定姿势比较难理解。以前遇到过一个患者,也是臀部外侧疼痛,和这例正相反------勾脚时疼痛,放松时减轻。虽然,上例患者已治愈,这例患者也已减轻,可是我对这种特定姿势和臀外侧疼痛的关系还没有考虑太清楚。和大家分享这个病例,请同仁思考,求高人赐教。









































北京治白癜风专业的医院
北京看白癜风的最专业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gdnyy.com/wahl/6151.html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