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中漂亮可爱的宝贝全名叫蔡朗,小名叫笑笑,是孩子教育网征集的第位封面小明星。这张照片是宝宝百天时拍的。
专栏作者:宋涵
一个为3岁儿子刚刚换了工作的母亲对我说:“之前那份工作出差太多了,陪儿子的时间太少。现在想想,那几年拼死拼活为了什么啊?”然后她又说出了那句话——这话在我听来是句鬼打墙的魔咒,会反复从不同人的嘴里说出来:“女人太看重事业都没好下场。”她带着一点幸灾乐祸的神情补充道:你看撒切尔夫人,事业是成功了,可她儿女都不喜欢她。
我在《女儿与母亲的五场战争》中提到了母亲的本能局限:总是把子女当作“孩子”,而不是一个“人”;其实子女又何尝没有本能局限呢:总是把母亲当作“圣母”,要求无限的爱与牺牲。
在女儿面前,母亲是难做的:“自我”太弱会让女儿轻视,“自我”太强又让女儿怨恨。祥林嫂那样的母亲固然得不到女儿的同情,但像包法利夫人或安娜·卡列尼娜那样永不忽视自我欲望、并将所谓的“爱情”或“梦想”凌驾于“照顾子女”之上的母亲,又会得到几个女儿的认同与理解?
我有一个女朋友,很罕见地,视母亲为偶像。的确,她的母亲是个大美人,长得像林青霞,才艺又卓绝,在女儿五岁的时候就只身去欧洲学习艺术。三年后,这位母亲回国和父亲离了婚,原因是在巴黎遇到了真爱,从此远赴他国。后来她的母亲每年寄回大量的衣服和书籍,给她写许多信,督促她在学识和眼界上追求精进。她觉得母亲酷毙了,是个光芒万丈的女神,穿着最美丽的衣服,做着最自由的选择,周游列国,曼妙无边--她就要成为这样的女人。可是,在她16岁时跑到法国找母亲赞助她出国时,她母亲拒绝了她。她一下子启动了对母亲“自私冷酷”的评价,她站在母亲对面,说她抛弃她,说她这么多年来只为自己而活,从未关心过在这世上缺乏母爱的、可怜的女儿。她一边哭一边惊讶地发现,自己积累了那么多不满,像细小的雪花在心上悄悄地覆盖了一层冰:无论眼前这个女人活得多么精彩,也抵消不了她的积怨,也不可能让她们亲密起来。
女儿与母亲,褪下“母女情深”这种主流话语里简单扁平的词汇包裹,回归到两个人的相处核心,不免有一场长长的误读与误解,甚至长过生命。我们无法选择父母,也无法选择子女,却又偏偏对他们抱有最天真最甜美的期待。我们期望父母有很多的爱和很多的能力,能时刻女人白癜风初期白癜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