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苗.老桩最佳伴侣,铁匠和你一起来识苔藓~
附苔藓批量繁殖技巧,明天开始实操讲解啦!
细叶泥炭藓
茎皮部3-4层大形无色细胞,表皮有单孔;中轴黄色或红褐色。茎叶大,舌状,长1.3-1.4毫米,基部宽约1毫米,先端圆钝,尖部具消蚀状毛边;无色细胞菱形,无螺纹或略具螺纹。轮生丛状枝5条,2-3条强枝。枝叶卵披针形,上部急尖,稍背仰,边缘内卷,长约1.1-1.6毫米,宽0.6-1毫米;腹面上部无色细胞具大形厚边角隅对孔,渐下呈厚边对孔,背面具大形前角孔,渐基部大形边孔数目增多;绿色细胞偏于叶片背面,在横切面上呈梯形,内方裸露或为无色细胞包被。
主要分布在陕西、辽宁、内蒙古、黑龙江等省。
背托苔
植物体大,深绿色,边缘常紫红色,宽0.5-1.5厘米,叉状分枝;无芽杯;背表皮细胞薄壁;气孔烟筒型,较小,周围4-5个细胞环绕,营养同化细胞相连丝状,下部基础组织层细胞薄壁,有油胞;腹鳞片2列,长椭圆形,有分散油胞,深紫红色,附器小,常纽转形;假根异彩,有光壁和疣两种。雌雄异株或雌雄同株。雄托柄0.5-1.0厘米长,基部平滑,上部有鳞毛,双列假根槽;雄托盘形,不裂,背部常常红色。雌托柄高1-1.5厘米,上部有鳞毛,两条假根槽;雌托背部暗绿色,背凸,边缘不裂或有微缺刻,每个总苞中2-3个孢子体。孢蒴球形,褐色,蒴壁单层细胞,成熟后不规则裂开。孢子直径50-80微米。弹丝两条螺纹,外表美观,黄褐色。
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喜马拉雅地区。
镰刀藓
藓丛柔弱,黄绿色或深绿色。茎长3-10厘米,最长可达30-40厘米,匍匐,倾立或在水中半淹没漂浮;不规则分枝或规则羽状分枝。叶片形状变化较大,多数镰刀形弯曲,稀直立,长1.5-3.3毫米,宽0.7-11毫米,略下延,从宽卵形的基部,向上很快变狭成披针形渐尖,或者从狭的基部,向上成宽披针形,渐成长形叶尖;叶缘平展或内卷弯曲,全缘平滑或具不明显的齿突;中肋单一,或尖部分叉,细弱,达于中上部,稀达于叶尖或突出;叶细胞狭长形,长为宽的10-20倍,有时短,基部细胞较短而宽,常带黄色;尖部细胞短;叶角细胞分化明显凸起,有时达于中肋或形成突出的叶耳。
全国除西北荒漠区均有分布。
秃叶泥炭藓
植株形体一般较纤细,往往呈灰白带紫红色;茎皮部具2—3细胞层,表皮细胞大形薄壁,中轴黄色或淡红色。茎叶呈等腰三角形,长1.1—1.4毫米,基部宽0.6—0.7毫米,先端圆钝,具不规则粗齿,分化边缘上狭,下部稍广延;茎叶无色细胞呈菱形,上部者往往具分隔,通常无螺纹,稀被螺纹及水孔。枝丛多数4枝,具2强及2弱枝,呈狭长条形。枝叶呈密覆瓦状排列,先端倾立,叶长卵形或披针形,长1—1.5毫米,宽0.4—0.5毫米,中上部边缘内卷;枝叶无色细胞狭菱形,螺纹向背面往往部分消失,腹面具多数大形中央孔,背面中部有半椭圆形对孔;绿色细胞偏于叶片腹面,在枝叶横切面观呈三角形或梯形,背面为无色细胞所包被或裸露。
主要分布于新疆及东北地区。
红叶藓属
植株较粗壮,散生或疏丛生,初期黄绿色,后期渐呈红褐色。茎单一或具分枝,密被叶;叶干时紧贴,卷缩或旋扭,湿时直立或背仰;呈长卵形、长椭圆形或狭长披针形。多数种类叶腋着生球形芽胞体。被红色假根。茎圆形,有大形的厚角组织构成的中轴;叶基部稍宽,披针形,渐尖,叶尖具不明显的细齿,下部全缘。叶片上部细胞方形或六角形,薄壁或厚壁,基部细胞方形,无色或红色。
我国各地均有分布。
拟尖叶泥炭藓
植物体在干燥时较柔软。茎皮部2-3层大形无色细胞,薄壁,中轴红褐色或红色。茎叶基部较宽,等腰三角形,渐尖或急尖,具齿;有分化边缘,向下不宽延或略宽延;长1.3-1.4毫米左右,基部宽0.7-0.8毫米;无色细胞位于叶基部呈狭菱形,多数具分隔,无螺纹,或仅近尖端有螺纹残痕,腹面有大而不规则的假纤维分隔的膜孔,背面无水孔。丛枝4条,2强枝,2弱枝,弱枝贴茎下垂。枝叶先端略背仰,长阔卵状披针形,先端狭长,叶尖齐钝具齿,边缘内卷,长1.4-1.7毫米,阔0.6-0.8毫米,分化边缘狭,干燥时有光泽;无色细胞多螺纹,腹面近边缘具大而圆的薄缘水孔,渐向中央而少,背面上部具小形半圆对孔,渐下对孔变大,基部近边缘上角具大形圆孔;绿色细胞在叶片横切面的内方,呈等腰三角形,外方为无色细胞包被。
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华东、西南及西藏。
垂蒴真藓
植物体丛生或疏丛生,深绿色或褐绿色,基部具密假根,高达2厘米。叶疏生,长椭圆形,基部收缩,渐呈叶尖;基部略内卷,上部平直,叶缘分化,红褐色;中肋粗状,基部红色,达于叶尖,突出成刺状小尖,尖部具齿突;叶片细胞壁薄。
我国各地均有分布。
高山真藓
植物体垫状丛生,绿色或暗绿色。茎直立,叶密集,多分枝。叶长卵形,渐尖,无分化边缘,全缘或顶端具微齿;中肋于叶尖消失,红色;叶上部细胞狭菱形,厚壁,基部细胞方形,壁带红色。
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山区。
棕色曲尾藓
植物体中等大小,丛生,绿色或黄绿色,稍具光泽。茎直立或倾立,常分枝,高3-6厘米,下部密被假根。叶多列,密生,干燥时略皱缩。长披针形,上部呈镰刀状弯曲。
主要分布于新疆及西藏地区。
细叶曲尾藓
植物体密集丛生,形成垫状藓丛,黄绿色或褐绿色,不具光泽或略具光泽,中下部由褐色假根交织。茎直立,2-4厘米高。叶片直立,顶生叶略一向弯曲,干燥时卷缩,潮湿时舒展;从披针形的基部渐上成细披针形,无波纹;上部叶缘具齿或不明显;中肋阔,约占基部宽的1/5-1/4,达于先端并突出,背部先端具钝疣;叶片上部细胞短距形或不规则形,细胞壁厚,具壁孔,无疣;角细胞方形,褐色,双层。蒴柄长2-2.5厘米,黄褐色或红棕色。孢蒴柱形,凸背式弯曲,有时具颏突。齿片2裂,红褐色。环带狭窄,自行脱落。
主要分布于西南地区。
卵叶真藓
植株高5-10厘米。茎红色,叶疏列;叶片长卵圆形、阔卵圆形、先端舌形、叶基微下延,叶片腹凹;中肋不至顶或至顶。叶片细胞菱形、六角形、叶中部细胞阔16-30微米。
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
苔藓繁育
一、快速上苔法。将制作好的盆景山石放在水里浸泡数日,然后用山芋或马铃薯粉均匀地撒在山石或盆土上,再用潮湿杂草覆盖放在潮湿处,每天喷水,一周左右即可生苔。二、接种苔藓法。选几块黄土,研细加水调至糊状,将自然苔藓放在泥浆中搅匀,用小刷子均匀地刷在经水泡雨浸的山石或土面上,经常喷水,数日后苔藓可见。还可以将取回的鲜苔去杂晒干,研成粉末,用水或稀米汤调匀,涂在盆景需要的地方,移盆于阴湿处,保持潮湿,即可生出苔藓。三、自然上苔法。将做好的山石放到水盆中,经常浇陶米水、陶菜水,保持潮湿,放在见天不见阳的地方,吸水石更好。
四、盆面上苔法。树木盆景的盆面所用苔藓,可用一张薄膜平放在潮湿的、见天不见阳的地方,将原苔打成泥浆均匀地涂在薄膜上,保持潮湿,出苗后喷一次淡肥水,15天即可按需要使用。在苔盘根面粘上泥浆,盆土要湿润,也刷上泥浆,然后贴上即可。
本文苔藓素材来源于网络,因素材资源其奇缺,如图文不符欢迎指正~谢谢!
『声明:图片素材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得抄袭,转载请署名』
白癜风最快治疗方法专业治白癜风医院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