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日记
duwo
我活在我的时间里01
.02.15年三十阴
往日拥挤的大街变得异常的清冷,树梢上牵挂的几串红灯笼在春寒的微风中不停的左右摇晃。灰色的天空,不到三分钟就掠过一趟的飞机,把轰鸣声扬散在天际,那些忙着回家赶过年的人恨不得插上双翼,比飞机飞得还快。
医院做康复治疗,跟儿子一道去了趟超市。也不知道该买些啥,但又好像不得不买点啥。最后买了一块也不知什么部位的猪肉,再买了两把韭菜和一斤多汤圆面。“唯一”卤菜店还没关门,进去一样秤了一点。这年货似乎也就差不多了。
回家拌好饺子馅,跟儿子一起包饺子。与其说是包,还不如说是捏。包好的饺子每个都不一样,有的大点,有的小点,有的饱满点,有的瘦削点。样子虽是难看一些,但还是把年味包进去了的。如此这般也就够了。过年,不就是过的一种气氛,开心愉快了,目的也就达到了。
春晚如期开播,之前炒得沸沸扬扬的春晚主持人,一直到开场都不知道到底是哪几个。他们离我的生活太远,董卿该干嘛干嘛,不凑这种热闹倒罢,如果撒手她的“朗读者”和“诗词大会”倒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年三十就这么过了,脑海里不时又浮现出父母为年三十忙里忙外的身影来,那种年味再也找不到了,那是一种终会消失的温馨,一种长留在记忆里的温暖。此刻才体会到珍惜跟父母在一起的日子有多么重要,一旦失去再也不会回来。
02
.02.16初一阴
喻予团团圆圆的汤圆怎么也要吃的。孩子大姨年前就做好的汤圆心子甜而不腻,清香扑鼻。老大初一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包汤圆。纵然是手有点笨拙,包出来的汤圆尽管不是个个浑圆如珠,但一家人吃了都说好吃。好吃全仗芯子做得好,感谢姨姐的那双巧手,当然还有那一贯忘我的付出。谢谢!
跟家人商议好初一去给父母上坟。早饭后出门,外面难得阳光一片,公墓上坟的不多也不少。香蜡纸烛化成的青烟缭绕在一排排柏树的枝头,咫尺之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父母墓前的柏树又长高了一截,墓碑上那两张凝固了的照片一动不动的排列在一起。周围的一切都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变化,唯独不变的,我想一定是父母希望自己的儿女过得越来越好,哪怕他们都已经去了世界的另一方。
老婆,儿子和我分别给父母上完香点好烛,把隐藏在内心的那一份怀念和感恩,寄托在那摇曳的红烛和缕缕青烟中。仪式完毕,又一次告别父母,步入归家之路。日头越升越高,金色的阳光普照下来,让这一片松柏遮掩的墓地也不再冰冷。
下山招得一辆出租,司机十分开朗健谈。他一路歌声婉转,把“马儿啊你慢些走”吟唱得滚瓜烂熟。问他那年出生,后得知是70后。一个不唱摇滚,不唱通俗的70后,竟然把马玉涛的歌唱得有滋有味,实属好奇和少见。
“你唱得不错哦,歌词还记得恁个清楚。坐你的车好,不得打瞌睡。”
“我喜欢这些抒情一点的老歌,也确实喜欢唱歌。你想嘛,有时一个人开车好寂寞嘛,唱歌让自己开心一点撒。开心过也是过一天,不开心过也是一天,何必呢!你们说对不嘛?”
这个70后一点都没说错,生活是需要自己调剂的,调剂的方式有很多种,想办法让自己开心起来,如果还能让你周围的人都开心起来那当然就更好。
03
.02.17初二阴
中国人就按照中国人的习俗过,初二决定去姨姐家拜年。
姨姐夫已过半百,虽然有时他略显固执,但却是一个有思想有见解有自信,一点不世俗的人。姨姐跟姨姐夫对家里人都乐善好施,从不吝啬。儿子念大学时的那台电脑都是他们送的,事前我们都一点不知道。诸如此类的事情不胜枚举,每每都让我们感动不已。
自从姨姐夫心脏患病住院后,身体大不如从前,精神也萎了好长一节。疾患让他的一只眼睛视力急剧下降,本来就近视的眼睛如此一来便如雪上加霜。尽管如此,日子总还得过下去。没事拉拉二胡,网上浏览一下时事要闻,在平凡的日子里顽强的活着,活出自己需要的那个样子。
愿姨姐一家幸福快乐,愿天下所有平凡善良的人都健康长寿。
04
.02.18初三阴
儿子网上订好了去北碚泡温泉的酒店,一个小时后我们就到达了目的地。“心景”这个名字取得不错,只要心中有景,哪里都是好风光。
正月初三对我来说是个特别的日子,这一天是母亲将我带到了人世间。
坐落在半山的“心景”温泉酒店入夜后格外的安静,城市所有的喧嚣都藏在了山的后边。没月,也没星,站在凉台上借助远处的灯光还看得见山的轮廓。三个人虽然是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因为心里暖着,同样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原来家并非仅仅只是那一间屋,那一扇窗,而是心里的流淌着相通的血液,和彼此间的关爱。基于这点,于是悟出只要人对了,哪里都可以为家。
入梦,醒来竟清楚的记得梦见了母亲。母亲离开我们有三年多了,她那慈祥的面容还清晰地时常浮现眼前。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此话看来不是没有道理的,那一晚我真的梦见了她。
05
.02.19正月初四阴
离开北碚心景温泉,听说附近不远处有一个叫金刚碑的地方。问过当地人,告知那里原来是个古镇,现在被一家房地产商收过去,准备打造成一个新的“磁器口”。
太多的所谓古镇大都大同小异,想到反正是路过,于是便动了去看看究竟的念头。金刚碑你北碚市区不远,入镇路口已被封了起来。不赖则罢,既然来了怎么也得进去溜一圈。
金刚碑古镇坐落在一条溪沟两旁,不知何故溪沟里并不见水流。说古大概就是因为这里房屋破败,绿树成荫,人迹甚少的缘故吧。没见一处古迹,倒是有一些残留的民居,那一条石板铺就的老路多多少少还会叫人去联想它曾经的繁华,一块郑庄村公所的木牌还醒目的吊挂在那长满苔藓的木屋上。具有巴渝风味的吊脚楼在这里还看得到它原始的模样,那几只不知啥时挂上的红灯笼成了这万绿丛中的唯一点缀,除了偶尔慕名来此的闲人零碎的脚步声,就只有树林间,草丛里传出的鸟鸣声了。
石板路的那头可直通江边,未来的郑庄会变成啥模样倒是值得期待的一件事。开发的目的显然是为了圈钱,不过是不是能圈进钱那却是另一回事了。
06
.02.20正月初五阴
侄子叫初五去綦江玩,午饭后看时间还充裕,提出想去白云观看看,侄子欣然答应同往。
白云观离綦江县城不远,驱车40分钟左右。白云观迄今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据说明嘉靖任子年(公元年)江西新县道士杨常符来此建此观,因掘基时得一石砚,上刻“白云”二字,故以此命名。
白云观比我想象的要好,地方虽小,但却不失精致,说它集雄、奇、险、幽,为一体也并不为过。孤峰突兀、峭壁千仞、山势雄峻、环境清幽,苍松、古刹、银杏,成就了白云观之美!
爬上峰顶,极目远望,山峰叠嶂,梯田蜿蜒,不由心境大开,凡间琐事顿时烟消云散。传说文革时期,当时白云公社党委书记迫于形势,强令所谓的黑五类分子(地主、富农、反革命、坏分子、右派)前去捣毁白云寺庙。那天本是晴天白日,谁知众人正干得起劲时,忽然间风声大作,电闪雷鸣,暴雨倾盆而来,惊奇的是风雨雷电仅在白云观山上弹丸之地肆虐。众人大惊失色,慌忙跪地磕头说“神啊,我等是被迫的呀,你要发怒就向那强迫我们的人去发吧!”尽管如此,风雨之后的白云观依然还是被毁损殆尽了。
重建的白云观是不是还原了它最初的模样,没时间去考证,于我来说似乎也没必要,到此一游,并非是想沾染一点仙风道骨,能逸情别致一回也就足够了。
石崖下的八仙还在对弈,山脚下已见炊烟袅袅,是下山的时候了。听侄子说他曾经跟那个守门的出家道士聊过,原来他是河北那个机关的干部,游历到此后,竟弃职在这常住了下来。那个道士看模样大约四十出头,架着一副眼镜,举止说话都不失文化人的气质。听侄子说当夜晚来临的时候,他会在白云观的山风冷月中吹笛拉琴,那个场景想必才是仙风道骨具有的范儿。遗憾无法亲临其境,尔等俗人凡胎只能任那一缕仙风吹过,留一个善字在心中记着便是。
07
.02.21正月初六阴
年,就这么过了,所有的快与不快都随流水远去,唯一感觉的就是又老了一岁。
明天不是重复,明天一定是新的,还有许多的可能与不可能正等着你取舍。不需多想,相信明天会更美好。
赞赏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