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20
戊
戌
己
未
18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
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秋季五行主金,“金曰从革”,为沉降、收敛、肃杀之象。
壹
“燥”指的是什么?
首先要从“六气”讲起。风、寒、暑、湿、燥、火为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是万物生长化收藏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称为“六气”。可以这样理解,“六气”是正常气候的六种分类。而“燥”,作为六气之一,就是秋天的主气。
贰
“秋燥”会伤人吗?
当自然界气候异常变化,好比洗澡水,本来是温暖舒适的,水还是水,但是太烫了,人就受不了,也就是“六气”太过,正常的变成不正常,便称为“六淫”。“六淫”就是中医对致病因素的称呼,指外感病因。当六气成为六淫邪气,就会伤害人体,导致外感病的发生。
而当一个人的身体虚弱,就像一个人特别怕烫,别人觉得刚刚好的洗澡水,他觉得不舒服。所以,虚弱的人啊,普通人觉得正常的“六气”他也受不了,会生病,那么对他来说,这个天气也是“六淫”。
叁
为什么要“防燥”?
秋日主“燥”,天气收敛,其气清肃,气候干燥,失去水分的滋润,自然界呈现一派肃杀景象。前面讲了,正常的“燥”气是六气之一,并不伤人致病,但体质虚弱的人却容易被伤害,所以即使是正常的气候,也要对它做一些防护,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养生。
那么当“燥”气异常,导致人生病了怎么办呢?这个时候就需要专业的中医生啦!
当然,今天我们不是来教大家如何看病的,而是跟大家谈谈,怎么在肃杀干燥的秋季里养生防护!文章开头引用了医学著作《黄帝内经》的原文,其中提出了“秋冬养阴”,所以秋日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可以防燥伤阴。下面介绍两款秋日药膳,可以自己尝试煮来吃哦~
肆
秋日药膳
生地粥
[配方]生地黄25克,大米75克,白糖少许。
[做法]生地黄(鲜品洗净细切后,用适量清水在火上煮沸约30分钟后,滗出药汁,再复煎煮一次,两次药液合并后浓缩至毫升,备用。将大米洗净煮成白粥,趁热加入生地汁,搅匀食用时加入适量白糖调味即可。
[功效]滋阴益胃,凉血生津。本方还可做肺结核,糖尿病患者之膳食。
黄精煨肘
[配方]黄精9克,党参9克,大枣5枚,猪肘克,生姜15克,葱适量。
[做法]黄精切薄片,党参切短节,装纱布袋内,扎口;大枣洗净待用。猪肘刮洗干净入沸水锅内焯去血水,捞出待用。姜、葱洗净拍破待用。以上食物同放入砂锅中,注入适量清水,置武火上烧沸,撇尽浮沫,改文火继续煨至汁浓肘粘,去除药包,肘、汤、大枣同时装入碗内即成。[功效]补脾润肺。对脾胃虚弱,饮食不振,肺虚咳嗽,病后体弱者由为适宜。
(以上食谱来源于网络)
关于秋天防燥就讲到这里啦~有什么疑惑都可以留言,小编会给出专业的中医解答o(∩_∩)o想看什么内容也可以留言告诉小编哦~
沈俊晔主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毕业、省名老中医、宁波市名中医药专家沈力主任中医师学术经验继承人,毕业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风湿免疫病专业,宁波市老年大学讲师,宁波市中医药学会中医肾病分会专业委员会委员,宁波市康复医学会中西医结合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师从国家“”首席科学家、浙江省特级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类疾病分会主任委员、国家级名中医、博导范永升教授。
擅长治疗:各种常见中医内科疾病的治疗、肿瘤手术及放化疗后的中医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干燥综合征、口腔扁平苔藓、复发性口腔溃疡等风湿免疫病的中医治疗,以及慢性肾病、胃肠炎、消化不良、慢支、心悸失眠、更年期综合征内分泌紊乱等亚健康群体的个性化调理。
南塘门诊坐诊时间:每周四下午
(部分图片整理自网络)
国医堂治未病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