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苔藓治疗专科医院 >> 苔藓预防 >> 春季天干物燥森林防火要加力

春季天干物燥森林防火要加力

 

春季一般是森林火灾的多发季节。此时,气温回升较快,空气干燥,水分蒸发量大,春天又是多风季节,极易发生森林火灾。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有关森林防火的相关常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森林火灾发生的三大要素:

发生森林火灾有三大要素,即森林可燃物、火源和气象条件。这三大要素同时具备,就会发生森林火灾。

森林可燃物即林中所有的有机物质,如乔木、灌木、草类、苔藓、地衣、枯枝落叶、腐殖质和泥炭等都是可燃物。其中,有焰燃烧可燃物能挥发可燃性气体产生火焰,占森林可燃物总量85%至90%。其特点是蔓延速度快,燃烧面积大,消耗自身的热量仅占全部热量的2%至8%。无焰燃烧可燃物不能分解足够可燃性气体,没有火焰,如泥炭、朽木等,占森林可燃物总量的6%至10%。其特点是蔓延速度慢,持续时间长,消耗自身的热量多,如泥炭可消耗其全部热量的50%,在较湿的情况下仍可继续燃烧。

火源按性质可分为自然火源和人为火源。自然火源包括雷击火、火山爆发和陨石降落起火等,其中最多的是雷击火,我国黑龙江大兴安岭、内蒙古呼伦贝尔和新疆阿尔泰等地区最常见。而绝大多数森林火灾都是人为用火不慎引起的,约占总火源的95%以上。人为火源又可分为生产性火源(如烧垦、烧荒、烧木炭、机车喷漏火、开山崩石、放牧、狩猎和烧防火线等)和非生产性火源(如野外做饭、取暖、用火驱蚊驱兽、吸烟、小孩玩火和坏人放火等)。

气象要素中,风、降水量、气温、相对湿度等因素对于林火的发生有明显影响。

俗话说,“火借风势,风助火威”,风对森林火灾的发生、发展有两个作用。一是使未燃烧的可燃物蒸发变干,易燃;二是可燃物燃烧后,通过风带来新鲜氧气,使火燃烧得更旺。风又是林火蔓延的重要因子,风速越大,火烧面积也越大。林区规定,在五级风以上的天气里,禁止一切野外用火。

温度也影响着树木枝叶的可燃性,温度越高,蒸发作用越强,树木的枝叶含水量就越低,接近可燃点,所以日最高温度往往被看作是该地着火与否的主要指标。

相对湿度是火险天气预测的关键要素。通常相对湿度在75%以上,由于可燃物含水率相对较高,则不易发生森林火灾。当相对湿度小于75%时,则有可能发生火灾。降水量大小也直接影响着林区可燃物的含水量,如果月平均降水量超过毫米,一般不发生或少发生林火。

遇森林火灾如何自救:

1.森林火灾中对人身造成的伤害的主要是自高温、浓烟和一氧化碳。这也因素容易造成热烤中暑、烧伤、窒息或中毒。因此,一旦发现自己身处森林着火区域,应当使用沾湿的毛巾遮住口鼻,附近有水的话最好把身上的衣服浸湿。然后要判明火势大小、燃烧的方向,应当逆风逃生,切不可顺风逃生。

2.在森林中遭遇火灾一定要密切注意风向的变化,因为风向可以帮助人们选择正确的逃生路线。如果处在下风向,要果断做出决定,迎风对火突围,切忌顺风撤离。如果突然感觉到无风,这时往往意味着风向即将发生变化或者逆转,一旦逃避不及,极易造成人员伤亡。实践表明,现场刮起5级以上的大风,火灾就会失控。

3.当烟尘袭来时,用湿毛巾或衣服捂住口鼻迅速躲避。躲避不及时,应选在附近没有可燃物的平地卧地避烟。切不可选择低洼地和坑、洞,因为低洼地和坑、洞容易沉积烟尘。

4.如果被大火包围在半山腰,要快速向山下跑,切忌往山上跑,通常火势向上蔓延的速度要比人的跑步速度快,火头会跑到人的前面。

5.大火扑来时,如果时间允许,可以主动点火烧掉周围的可燃物,待烧出一片空地后,迅速进入空地卧倒避烟。

森林灭火的基本战法:

一点突破两翼推进

当森林火灾呈现出线状时,灭火应从一点突破火线,从两方沿着火线采用扑打灭火手段进行森林灭火行动。这是快速决战进行直接灭火的主要作战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火场面积不大且火势平稳进行的中小型火灾的扑救。如林火强度较大,要选择火翼或火尾突破。推进要求:中等强度以下地表火,应组织快速推进;高强度地表火或伴有间歇性树冠火,应稳步推进。

主要优点是分队独立作战,便于灭火行动展开;初发阶段火势较为稳定,林火强度低,蔓延速度相对较慢,危险性小;直接灭火,扑打清理彻底,不易复燃;便于指挥和火场观察,有利于突发情况的处置。

主要不足是如果火场气象条件发生较大变化,将因为兵力不足难以控制。

两翼对进钳形夹击

在森林火灾扑灭过程中,火场形成带状或扇面状火线,火尾自然熄灭,灭火人员可选择从两侧对火线进行扑灭,用相向夹攻的方法扑火。由于这种扑灭队形类似钳状,因此,也被认为是“钳形夹击”。

主要优点是该战法针对性强,灭火效果好;避开危险环境,安全系数大;部分队战斗展开快捷,可机动灵活采取多种战术手段;火场如出现多条断续火线,投入足够兵力可按此战法同时展开行动。

主要不足是如火场风力加大或遇特殊地形,火线形成蔓延速度快的一个或多个火头,分队在较短时间内很难实现成功夹击,同时对灭火人员的体能要求较高。

多点突破分割围歼

在规模较大的火场,参战分队多路出击,将整个火场(火线)分割成几条或多条小段火线,各分队兵分两路扑打前进,使整个火场形成合击态势,同时展开,各个歼灭,相互实现与相邻作战分队会合,全歼林火。

主要优点是对火场合围态势明显,不易失控;每个参战分队担负作战任务较为均衡,利于战斗力的充分发挥;战斗分界线明显,责任明确,有利于清理看守火场;遇有突发情况,便于重新调整部署。

主要不足是协同作战组织指挥难度增大;兵力部署受地形和机动能力影响较大;如因其中一个分队行动迟缓,贻误战机,将影响整个作战行动,甚至会造成不良后果。

全线封控重点打击

对大规模火场,首先选择在火场外围部署足够兵力,对火场形成封闭态势,控制林火在预定范围内燃烧,进而寻找有利战机,组织灭火战斗,逐步扩大战果。

主要优点是林火在控制范围内发展,分队灭火作战主动性增强,战术运用自如;林火对分队的威胁减小,安全系数增高;分队机动能力强,相互间协同支援便捷,实施重点打击有利;可以做到以逸待劳,人员体力消耗少。

主要不足是森林过火面积和受害森林面积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全线封控要求投入兵力较多,调动和协调指挥难度增大。

穿插迂回递进超越

对于扑打困难的火势,或因地形、可燃物燃烧性和含水率等的变化,产生了较多断续火线的火场,为提高灭火效率,分队、班(组)从火烧迹地内直接穿插至其他火线,迂回向前实施灭火,或视情况从火线内外超越,选择一处火线向前扑打,每完成一段向前超越一段。

主要优点是控制范围增大,可有效抑制林火扩展;灭火效率高,一次扑打清理再接超越分队、班(组)反复清理,复燃可能性小;各分队、班(组)相互协同配合,激发战斗热情;协同作战,相互支援,便于一线组织指挥。

主要不足是穿插受现地条件影响较大,若组织不利存在一定安全隐患;超越距离过长或迂回接应不及时,会增加后续分队、班(组)扑打和清理难度,火场气象一旦突变,林火失控,将严重威胁超越分队、班(组)及后续分队、班(组)安全。

利用依托以火攻火

对于扑救难度较高的森林火灾,当形式危机,一般性灭火方式无法进行时,应在一定时间内以保护重点区域安全为主要目的,通过道路、河流、农田等可限制火势的区域为依托,进行倒火。

主要优点是成功点烧可收到事半功倍的灭火效果;可有效保护重点区域的安全,防止造成更大的损失;灭火人员体能消耗小,但对意志和胆量是一个考验。

主要不足是对作战指挥要求高,点烧的时机把握至关重要,如出现失误,危险性极高;必须要有良好的依托条件,人工开设依托一般困难较大。

(转自中国应急管理报)编辑:李旭东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白巅疯医院
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gdnyy.com/wazlyy/10737.html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