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中,苔藓植物在贫瘠的地形启动土壤的形成,保持土壤的湿度,并使营养物质在森林植被中反复循环。苔藓植物可见于岩石、原木上及枯枝落叶层上,其生长形式与可获得的湿度和阳光等条件有关。苔藓植物与维管植物(例如蕨类)的不同之处在于每个孢子体只产生一个孢蒴,而维管植物的孢子体可产生多个孢子囊;与维管植物相反,苔藓植物的配子体发达,而孢子体退化。
在苔藓植物的生活史中,成熟的配子体阶段常具有叶状的器官。某些藓类和角藓类,成熟的配子体形稍扁平或甚为扁平(原植体),常紧贴在基质上。大部分苔藓植物的配子体常以丝状的假根固定在基质上;假根主要是固著器官,兼有吸收作用。孢子体通常为一年生,在不同程度上依附于配子体以吸收营养和水分。孢子体的茎状结构上有孢蒴,孢子从孢蒴中散出。孢子萌发后形成配子体——片状的叶状体或有茎叶分化的茎叶体,孢子体在配子体上发育。苔藓植物也能透过配子体的片段或像孢子一样出芽萌发的特化细胞进行营养繁殖。
形态特征
苔藓植物是一种小型的绿色植物,结构简单,仅包含茎和叶两部分,有时只有扁平的叶状体,没有真正的根和维管束。苔藓植物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一般生长在裸露的石壁上,或潮湿的森林和沼泽地。
比较高级的种类,植物体已有假根和类似茎、叶的分化。植物体的内部构造简单,假根是由单细胞或由1列细胞所组成,无中柱,只在较高级的种类中,有类似输导组织的细胞群。苔藓植物体的形态、构造虽然如此简单,但由于苔藓植物具有似茎、叶分化,孢子散发在空中,对陆生生活仍然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在植物界的演化进程中,苔藓植物代表着从水生逐渐过渡到陆生的类型。
主要价值苔藓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有以下几点:
1.苔藓植物能继蓝藻、地衣之后,生活于沙碛、荒漠、冻原地带及裸露的石面或新断裂的岩层上,在生长的过程中,能不断地分泌酸性物质,促使土壤分化,年深日久,即为其他高等植物,创造了土壤条件,因此,它是植物界的拓荒者之一。
.苔藓植物一般都有很大的吸水能力,尤其是当密集丛生时,其吸水量高时可达植物体干重的15—0倍,而其蒸发量却只有净水表面的1/5。因此,在防止水土流失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3.苔藓植物有很强的适应水湿的特性,特别是一些适应水湿很强的种类,如泥炭藓属、湿原藓属、大湿原藓属、镰刀藓属等,在湖边、沼泽中大片生长时,在适宜的条件下,上部能逐年产生新枝,下部老的植物体逐渐死亡、腐朽,因此,在长时间内上部藓层逐渐扩展,下部死亡,腐朽部分愈堆愈厚,可使湖泊、沼泽干枯,逐渐陆地化,为陆生的草本植物、灌木、乔木创造了生活条件,从而使湖泊、沼泽演替为森林。
如果空气中湿度过大,上述一些藓类,由于能吸收空气中水湿气,使水长期蓄积于藓丛之中,亦能促成地面沼泽化,而形成高位沼泽。如高位沼泽在森林内形成,对森林危害甚大,可造成林木大批死亡。
因此,对湖泊、沼泽的陆地化和陆地的沼泽化,起着重要的演替作用。
4.苔藓植物的生态发展是多方面的,对自然条件较为敏感,在不同的生态条件下,常出现不同种类的苔藓植物,因此,可以作为某一个生活条件下综合性的指示植物。如泥炭藓类多生于我国北方的落叶松和冷杉林中,金发藓多生于红松和云杉林中,而塔藓多生于冷杉和落叶松的半沼泽林中。在我国南方一些叶附生苔类,如细鳞苔科、扁萼苔科植物多生于热带雨林内。
5.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可以从背腹两面侵入叶细胞,使苔藓植物无法生存,人们利用苔藓植物的这个特点,把它当做检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还可以保持水土,蓄积水分。
医药用途
苔藓植物有的种类可直接用于医药方面。如金发藓属的部分种(即本草中的土马骔),有败热解毒作用,全草能乌发、活血、止血、利大小便。暖地大叶藓对治疗心血管病有较好的疗效。而一些仙鹤藓属、金发藓属等植物的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抗菌作用。
经济上的利用
另外苔藓植物因其茎、叶具有很强的吸水、保水能力,在园艺上常用于包装运输新鲜苗木,或作为播种后的覆盖物,以免水分过量蒸发。此外,泥炭藓或其他藓类所形成的泥炭,可作燃料及肥料。总之,随着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逐步深入,对苔藓植物的研究利用,也将进一步得到发展。
当某个地方环境很好、空气质量高时,石头缝中一般会出现苔藓。所以有苔藓出现的地方,多为环境好的地方。
鍖椾含鐧界櫆椋庡尰闄㈢殑鐤楁硶鍖椾含鐪嬬櫧鐧滈鐤楁晥濂藉尰闄?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