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节选自《电影艺术》年第4期
姜宇辉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外国哲学教研室主任,上海市“曙光学者”。
摘要:对“后电影”的理解,近年来逐渐从媒介考古学转向情动理论。但在控制社会这个整体背景之下,二者皆越来越暴露出批判性方面的明显不足乃至缺失。有必要用“后电影效应”这个说法来重新进行反思和推进。从媒介形态上来说,后电影所制造的并非仅是“特效”,而更是“灾异”;而从情动过程来看,以新巴洛克风格为主导的技术电影更是看似全然扼杀了重塑主体性的可能。
关键词:后电影后电影效应情动幽灵影像
自从机器取代了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之后,没有人能够分辨出轰鸣声是来自血管还是海妖,是来自耳中还是大海女神安菲特里忒。——[德]弗里德里希·基特勒,《留声机电影打字机》
“致命机械”:从后电影情动到后电影效应
想象这样一个场景。你走进电影院,扫码取票,然后买了咖啡坐在座位上,百无聊赖地刷着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善行天下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治疗好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