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科普——通俗性
马有度先生认为中医科普创作有两个忌讳,一忌教材翻版,二忌论文搬家。
也就是说,雅俗共赏很重要。如果搞得很玄妙,大家看不懂,看了就犯困,这样的作品,科普作用就大打折扣。
所谓通俗性就是要把深奥的中医理论知识,浅显易懂地表达出来,这叫深入浅出。深入才能挖到精髓,浅出才能让外行人看明白,让普通大众受益。
这就好比打水一样,要有个直通地下水的水井,要有水源,还要通过水泵把水打出来,这样大家才能轻松地喝到水。中医的很多精髓就像埋藏的地下水,把水打到地面来的工作,就叫作浅出,叫作普及,而专业医生,深入经典,勤求古训,就是打井。
你看很多古代医生都对医理做了各种通俗性的阐述。比方说,老年人大便干结,不滋润,肠道津液缺少,排大便就像没上油的机器一样,涩涩的,非常艰难,上了油,机器转动灵活,所以给肠道增加津液去润肠,大便就很滑利。这样中医就用一些仁类的药物来给肠道加油,古代叫凡仁皆润,比如火麻仁、郁李仁、松子仁、柏子仁。
古人怕大家难以理解,就用通俗的说法,叫增液行舟。你增加了肠道里的润滑液,大便就通畅了,就像你往河里增加水,船只就不会搁浅在沙滩上。
大家就可以理解,为何各种滋阴药可以治疗肠燥便秘。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便秘用滋阴药都可以,有一种是阳虚肠蠕动减退的便秘,像老年人走路疲倦,反应减退,脉象搏动变弱,这时你增液都没用,应该温阳。
就像船只在河里,虽然河水足了,你想要船开动,还需一股风力,或者船本身的动力,这些风力、动力就需要一股阳动的中药来制造,比如附子、巴戟天、肉苁蓉。
上次有个老人大便秘结,吃润肠药、泻下药都没效果。江老师叫他吃含有附子的肾气丸,结果晚上尿频减少,大便正常通畅。
他疑惑地说,你们中药怎么这样?说明书里没有写桂附地黄丸可以治便秘啊。
江老师把阳虚大便推不动的理论跟老人一说,他就明白了。
所以中医的教育不单是面对专科医生,更是面对普通大众,教育的方法应该是灵活的,没必要用过多的科学术语来说教。要多引用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活中能理解的知识来说明中医道理,使高深的医理回归到日用生活中去。
有个人脚底反复长湿疹,脚臭,不知道用了多少治皮肤病的药,就是老好不了。
江老师一看,就知道那些治皮肤病的药大都是解毒除湿、清热泻火止痒的,都是一派消炎杀菌之品,根本没有去扶阳气。
江老师完全避开湿疹的常规治疗思路,叫这人用黄芪配合土茯苓煲汤代茶喝,同时叫这病人到晒热的沙滩上赤脚走路。
不到半个月,他多年的皮肤湿疹、脚臭彻底好了,从此他喜欢上赤脚走路,一到公园,只要路被太阳晒热了,他就赤脚走,越走越健康。他不知道这是什么道理。
江老师笑着说,你看墙角低处为啥长苔藓?这人说,因为有湿啊。
江老师说,为何有湿?这人接着回答,因为阳光照不到啊。
江老师说,就是这样,你的脚经常包在鞋里,坐在车里,很少解放开,在阳光下舒坦地接地气。你再看苔藓为什么不长在墙壁上面,而长在墙角下?因为墙壁上面阳气足,气往上升,墙角下面湿气往下注,所以墙角周围都是先黑的。
这时通过用黄芪补气阳,让阳气升上来,土茯苓把局部水湿利出去,湿疹就消失了。阳光照在阴暗处,就不长苔藓。
这病人听后点点头说,有道理,有道理,看来我以前一直走清热解毒这条路走错了。
当病人能够轻松地体悟中医时,中医就真正普及开了,要做到这点,必须要尽量将高深的医理通俗化。要善于用群众日用生活中的事理来体现中医抽象的医理。
---END---千万不要错过春天这个水果,它是中医眼中滋肝肾补肝血之王!还能黑发明目!何任大师:应用温经汤的精髓到底是什么?周仲瑛:60年中医诊法之体会与技巧(都是精华)丁光迪:羌活胜湿汤治疗“五更泻”没想到,“清骨散”真的就是清骨折后发热的散!丹楂散治疗高脂血症(附高血脂验方四首)上海沈氏女科年家传秘方神奇!用古方治疗虫牙的奇妙经历!古方“三两半”,治腰肌劳损好得快!南师8个方子,治失眠、高血压、肠胃病!推荐阅读98岁国医大师:这是我最后的贡献(经验分享)31名国宝级名老中医秘方集锦经方大师黄煌—治疗过敏性鼻炎经验方仲景三个药对,管窥用药配伍核心思想内经中濒临失传的“发”“传”表里别通(开合枢)论与圆运动有异的导引体证气机论--揭秘中医人体气机理论的千年迷雾杨志一:治湿十三法(值得借鉴学习)高建忠:明辨外感内伤,拓展经方运用(全)张立山:谈咳嗽的六经(三阳经、三阴经)辨证——附案例《戴丽三医疗经验选》论著三豆汤及其加减方的临床运用推荐阅读:-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