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苔藓治疗专科医院 >> 苔藓护理 >> 丹霞夹明月,华星出云间丹霞钟乳现甬城

丹霞夹明月,华星出云间丹霞钟乳现甬城

 

考察植物资源时,意外发现钟乳石生长在丹霞洞内

年5月中旬,正是宁波石豆兰的开花期。笔者专程去鄞江镇的清源村的丹霞地貌寻找宁波石豆兰新的分布点。因为,宁波石豆兰当时还只有一个被发现的分布点,宁波丹霞区域肯定还会有其它分布点。一种植物在其开花的时候是最容易被发现的,因此,必须抓紧时间去各处的悬崖上仔细寻找,但那天我仍然没有任何进展。不过这次考察却意外发现了神奇的钟乳石溶洞景观,这可是我做梦都想不到的自然美景,太振奋人心了!

那天,我来到一个当地人称为“毡帽顶”的悬崖下边的一个很普通的丹霞洞中,洞口高大约有2米多,深度不到3米,但洞的底部还有很深的小洞穴。我就往小洞里边张望,想看看洞底会否有毒蛇或刺猬之类的小动物藏身其中。却意外地看到有一根香烟一般大小的灰白色的石头挂在洞的顶上。我立马意识到遇上钟乳石了,这根小钟乳石的下端还挂着水滴。我当时就异常兴奋,意识到这就是大宝贝。因为宁波境内显然没有喀斯特地貌,自然也不可能有天然的钟乳石存在。这儿真的能见到天然钟乳石,那将是一次重大发现,其意义必然非同一般。

鄞江镇清源村毡帽顶岩洞内,钟乳石形体比较细小,仅有香烟一般大小

于是,我就对该洞内的所有钟乳石进行拍照记录。由于里洞的高度只有不到60cm,有的区域甚至还不到25cm高,洞内光线十分微弱,只能趴着身子钻进洞内用闪光进行拍摄。结果又在洞内发现了许多根钟乳石,估计总共有多根。不过多数是呈乳头状的非常短小,属于没有充分发育的微型钟乳。而且在有些钟乳石的下方又看到有向上生长的石笋。有的钟乳石的基部还附有树枝状的乳石花,十分漂亮,的确很神奇。

鄞江镇清源村毡帽顶岩洞内,钟乳石基部形成分枝状的乳石

最后,我在该丹霞洞口的上方又有了新的发现:洞口的岩壁上有几个渗水孔,渗水孔处积聚了小狮子形状的钟乳石群,而且由于处于洞口位置,光线较强,这些潮湿的钟乳石表面都长满了绿色的苔藓植物。这种景象让我马上联想到金华双龙洞口的龙头状的钟乳石景观,不过我们这儿只是微缩景观而已。即便是微缩的小景观,我已经为能在我们的家门口发现存在钟乳石景观感到无比高兴。

粗糙的钟乳石上长满青苔,酷似一群小狮子

其实,早在3年前,我曾在奉化萧镇后竺村大西岭的1个丹霞洞内发现过石灰质的钟乳石,但是并不很典型。当时在该洞内发现有成片生长的腺毛肿足蕨。而据《浙江植物志》记载,这种蕨类植物一般只生长在石灰岩地区,是种很好的石灰岩的指示植物。那个洞内有1个渗水的细小泉眼,渗出来的都是含碳酸钙的水分,洞的地面上积满了一层厚厚的白色石灰质,于是地面上长满了这种腺毛肿足蕨。这从另一侧面表明宁波丹霞区域的确会有石灰质的岩石存在。当时也没有在意洞内生长的钟乳石,其实,在该洞内深处也有许多钟乳石生长的,这些是后来专程再去回访时才看到的。另一处是前年在宁海桑洲镇的麻源洞(水帘洞)内也发现过类似的钟乳石现象,但都不是非常典型和美观的。不过那两处和这次在清源村发现的洞穴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洞穴的上方都有巨厚的岩体。最高的是后竺村大西岭的岩洞的岩体达近百米厚,清源村的那个有50米以上的厚度。

奉化萧王庙街道后竺村天湖景区闭峰洞,洞口的石灰岩指示植物——腺毛肿足蕨

我认为岩洞内钟乳石的成因原理非常简单,就是难溶的碳酸钙变成可溶的碳酸氢钙,再变回碳酸钙的过程。应该说这是一个常识。关键是地层岩石中是否含有碳酸钙的问题。因为宁波地区没有富含碳酸钙的地质条件,因此是不会出现类似本省桐庐瑶琳仙境或金华双龙洞这种石灰岩的溶洞景观。不过,在我们的宁波丹霞地貌中,有的砂砾岩中含有一定量的石灰质成分,这些石灰质成分具有明显的可溶性质,岩石裂隙在渗水的长期作用下,逐渐将石灰质成分溶解搬运出来,在渗水速度比较缓慢的滴水洞内逐渐变成各种形态的钟乳石景观。

同时,在清源村的这个洞内我也看到不少形态比较粗糙的钟乳石,这些钟乳石把洞顶和洞底连接起来,形成不规则的石柱。那应该是由于水流太大,来不及“精心雕啄”的缘故,也或许是由于钟乳石发育到了后期,后续的沉积物把原先精致的钟乳石的形态覆盖住了。总之,这些石头在不断地生长发育,是一群活着的石头。

洞的深处成群的钟乳石和石笋即将相接

关于为什么在有的钟乳石上会附着精美乳石花的现象。我认为是由于岩壁渗水的流量过小时,无法形成水滴,吸附在钟乳体上的微量水分向上蒸发,碳酸钙结晶就会向上沉积而逐渐形成的。有时冬天洞内的空气比较干燥,水流又小,渗水会由于毛细现象向上爬升蒸发。乳石花是种树枝状的形态,表面积很大,很容易形成毛细现象将一些水分吸附过来。分枝状的乳石花现象是宁波丹霞岩洞内钟乳石的一大看点。

清源村这处丹霞洞内发现的钟乳石都属于微型钟乳石,最长的也没超过10cm,但它给我带来巨大的信心。我认为在宁波丹霞区域的岩洞内很可能还隐藏着更多更美的钟乳石景观。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就逐一去探寻宁波丹霞的每个洞穴。

宁波丹霞地貌区域广布微型钟乳石景观

自从去年5月发现钟乳石以来,我一直把寻找和研究钟乳石作为一个重要的课题。经过一年多的仔细调查后,我在宁波丹霞区域内又发现了10多处同样拥有钟乳石的丹霞洞穴。它们分别位于奉化溪口镇岭下村的上仙洞和下仙洞、奉化萧王庙街道后竺村天湖景区的闭峰洞、鄞州区洞桥镇宣裴村豹山前附近白云洞、洞桥镇宣裴村后玉佛寺的北洞、鄞江镇清源村禅岩洞、鄞江镇清源村(卢王村)覆船山岩洞、鄞江镇晴江岸村岩庵洞等。

鄞江镇清源村禅岩洞内,已初具规模的钟乳石

其中,奉化溪口镇岭下村的上仙洞内拥有最为丰富的石灰质沉积物和多样的钟乳石景观。上仙洞的海拔约米,洞穴宽度和面积很大,但深度有限。洞穴上方有巨厚的含有石灰质的砾岩,砾岩内部有细小的裂隙,从裂隙中渗出的水流中都含有石灰质,这些石灰质已经堆积成较纯的石灰岩,高达1米,宽有5米,厚度目前无法确定。由于洞穴较浅,石灰岩所处位置光线较好,表面有大量绿色苔藓生长覆盖。

溪口镇岭下村上仙洞的洞口景观

潮湿的石灰质结晶表面长满绿色的青苔

洞顶处有许多长短不一的钟乳石发育。据观察,钟乳石的滴水时间间隔多数在几秒到几十秒,有的在10分钟以上,滴水时间间隔长的钟乳石的长度要明显比间隔短的长些。原因很简单,滴水慢的钟乳石下的水滴挂在空中时,水分被不断蒸发浓缩,非常有利于溶解在水中的碳酸氢盐分解成碳酸盐并析出沉积,而滴水快的钟乳石反而来不及蒸发浓缩并析出碳酸盐,因此其生长就要慢一些。同时由于洞内渗水量并不恒定,滴水快的钟乳石在枯水期时,滴水间隔就会延长,那时其生长速度就会加快,而原先滴水慢的钟乳石很可能会出现断流,导致其无法生长。总之,洞顶的钟乳石的生长情况十分复杂,渗水的流向也会时常发生改变,结果所有的钟乳石的长度均没有超过10cm的。

上仙洞内已经成形的钟乳石,10多分钟才滴下1滴水滴,钟乳石生长得最长

鄞江镇清源村毡帽顶岩洞内,水量十分稀小的钟乳石才能生长得比较快些

从每个出现钟乳石的丹霞洞来看,洞内必有渗水的裂隙。有的丹霞洞十分干燥,找不到洞内水源,则就不会有钟乳石出现。根据笔者的调查结果来看,宁波丹霞区域内的丹霞洞内多数是有钟乳石的,只有少数洞穴未发现钟乳石存在。当然,有的洞内有大量的渗水却找不到钟乳石的情况,鄞江镇晴江岸村岩庵洞内就有这种情况存在,主要是由于水流太大,不利于钟乳石的结晶析出。因此,要出现钟乳石景观的条件较为苛刻。首先,洞内上方的砾岩中必须要含有一定量的石灰质成分,宁波丹霞区域内的砾岩中基本都是含有石灰质的。其次,砾岩中要有可以渗水的裂隙,由于砂砾岩是湖相沉积形成的岩石,是种天然的混凝土,岩性比较酥脆,岩石内部出现裂隙是十分常见的现象。第三,裂隙的渗水速度不可过快,本区域内的岩洞的上方来水多数十分有限,因此洞内以滴水的情况居多。这样说来,在宁波丹霞的洞穴中能出现众多微型钟乳石景观的现象,并不奇怪。只是,由于丹霞洞内的钟乳石都比较细小,又生长在阴暗的洞穴深处,常人难以发现。

宁波丹霞区域内发现的钟乳石的形态多数大同小异,但也有一些呈颗粒状和毛发状的钟乳石现象,形成原因可能是由于水流量过小,无法形成滴水,水膜状的水分通过毛细现象蒸发掉后出现的石灰质的结晶物,这一点与乳石花的成因非常相似。不同洞穴中的钟乳石也有各自独特的地方,主要是因为其石灰质的纯度常常不一样,纯度高的形成的钟乳石质地细腻,纯度低的常常形成粗颗粒的或灰褐色的钟乳石。

奉化萧王庙街道后竺村天湖景区闭峰洞内,颗粒状结晶,主要是因为毛细现象和蒸发作用而形成的

宁波丹霞地貌中钟乳石的特点

曾有地质专家看了我拍的照片后认为这些都不是真正的钟乳石,而是颗粒物质重新胶结粘合而成的现象,并作出宁波不可能存在钟乳石的论断。为此,我专门带上稀盐酸去实地做鉴别试验。结果,几乎所有的钟乳石在遇到稀盐酸的一瞬间就会冒出大量气泡,表明它们都是碳酸盐物质,而在同一地点的砾石上滴加稀盐酸则没有任何反应发生。即便是在地面上有白色物质的地方随便滴加稀盐酸,都会出现气泡反应。碳酸盐物质(俗称石灰质)形成的结晶物就是典型的钟乳石,这是毋庸置疑的。

鄞江镇清源村毡帽顶岩洞内,采集下来的钟乳石标本滴加稀盐酸后即产生气泡,表明是典型的碳酸盐结晶物

溪口镇岭下村上仙洞内,钟乳石表面滴加稀盐酸后即产生气泡

通过对宁波丹霞洞内的钟乳石的硬度进行的试验,发现一般是很难用手将其掰下来的,表明其结晶是十分紧密的。从掰下来的钟乳石标本的断面看,中心处为细颗粒状,具有明显的晶面亮点,有的还有绿色的藻类包裹其中。而其皮层则不为颗粒状,而是由质地十分细腻且密实的白色物质组成。多数钟乳石还在不断地生长之中,因此,可以观察到它们的内部构造是如何形成的原因。钟乳石顶端的水滴因为水的表面张力挂着而不落下,水滴中的部分水分被蒸发后,溶解在水滴中的碳酸盐逐渐析出变为结晶体,而钟乳石的外围会有水膜覆盖,这层水膜中的碳酸盐也会不断析出极其细小的碳酸盐覆盖在钟乳石的外周,这就是其不断伸长和长粗的原因。因此,从断面上看,中心髓部和周边皮层的构造是显著不同的。主要是结晶的环境条件不同,中心处在结晶时有一定量的水体存在,晶体相对较大,肉眼看呈颗粒状;而外周表面只有极薄的水膜,无法形成大的晶体,而是呈细颗粒状的方式沉积加厚。仔细观察钟乳石的端部,几乎都是凹凸不平的,只有挂上水滴的钟乳石才像乳头状的,这表明它们都还在不断地生长。

鄞江镇清源村毡帽顶岩洞内,坚硬的钟乳石基部,用手指是无法掰断的

洞桥镇宣裴村豹山前附近白云洞内,少数正在生长中的钟乳石,可见绿色的藻类被包裹在钟乳石里面

钟乳石的这种生长方式恰恰能使其变得更加坚硬结实。这似乎与生物的生长方式有几份相似。其实大自然就是相互统一的,生物和非生物虽有明确的界线,但生物来自非生物,生物的生长原理也是源自非生物。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以上是我在一年多时间里对宁波丹霞区域内的钟乳石的调查结果。在这一面积超过平方公里且地形极为复杂的范围内还有许多洞穴我尚没有涉足,有的根本无法攀爬到达。应该还有不计其数的洞穴和钟乳石有待我日后去寻找,或许有更加惊人的现象等着被发现。









































北京中科医院是骗子
北京白癜风的治疗土方是什么

转载请注明:http://www.gdnyy.com/wacs/8051.html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