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你不会不知道这件事。 “不会不”就是双重否定词
这句话的原句为:你应该知道这件事
在双重否定句中,有这些双重否定词可以用:不得不,不能不,难道……不……,不可能不,不会不,怎么会……不,不是不,非……不可,等
把下面的句子改为双重否定句,意思不变。
1、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
舞台不可能不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不可能,不)
2、《蒙娜丽莎》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肖像画。
不得不说《蒙娜丽莎》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肖像画。(不得,不)
3、15年,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亩林网,这是了不起的奇迹。
15年,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亩林网,不得不说这是了不起的奇迹。(不得,不)
4、爸妈都不在家,我只好自己动手做饭了。
爸妈都不在家,我不得不自己动手做饭了。(不得,不)
5、我必须去图书馆看书。
6、我一定要为中国人争气。
7、我只好把书还给他。
8、楚王只好向晏子赔不是。
9、我们确实需要努力了。
把下面的句子改为肯定句。(先用方框画出双重否定词,再改写句子。)
1、我不得不佩服曾老师。
2、从此,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3、没有一个人不佩服他。
4、我无法不原谅他。
5、她的话未必没有道理。
综合练习:按要求改写句子。
1、他难道不是一个好人吗?(改成陈述句)
2、王亮说:“我要像李永那样关心集体。”(改成第三者转述)
3、红红低着头对妈妈说,她不要穿皮鞋了。(改成直接叙述)
把下列句子改为把字句、被字句
1夕阳染红了西天。
2奇妙的植物猪笼草吃掉了一条蜈蚣。
3战士们消灭了一批入侵的敌人。
4孙青在操场上找到了丢失的钢笔。
5少先队员黄远明搀扶盲人叔叔过了马路。
6一阵清脆的铃声惊醒了睡梦中的小芳。
7医务人员精心地治好了一个个病人。
8熊猫有趣的动作逗得孩子们哈哈大笑。
9树木挡住了风沙。
10一条鲸鱼吃掉了一头海兽。
11外祖父送给了莺儿一幅墨梅。
12狂风刮飞了地上的落叶。
改为拟人句或比喻句
比喻:
(1)我顺着柳荫小路漫步,只见那依依的垂柳,仿佛像少女羞涩的低着头,在朝辉中舒展着柔美的身姿。
(2)春风像一只彩笔,把整个世界勾勒得更加绚丽多彩。
(3)春风像个慈祥的母亲,拂着你的脸颊,使你感到舒畅,心旷神怡。
(4)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5)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6)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7)春天像位爱美的姑娘,让世界姹紫嫣红.
(8)春天是位魔法师,她融化了冰雪,让小草破土而出.
(9)春天是一首美妙的乐曲,让世界充满音符;
(10)春天是一只快乐的小鸟,让世界充满欢乐;
(11)春天是一个优美的舞蹈,让世界充满微笑。
春
比喻句:春天像种子破土而出的拱动的力,树木拔节的喧响的节奏。
拟人句:春天轻轻地走来。
排比句:春天是波光流转的明眸,光彩圆润;春天是樱桃樊素口,灵巧动人;春天是杨柳小蛮腰,纤细可爱。
夏
比喻句:夏天像披着一身绿装的活泼而美丽的姑娘姗姗而来。
拟人句:夏天像孩子的脸,时而阳光灿烂,时而乌云密布。
排比句:夏天像一位血气方刚的战士,那似火的骄阳便是他闪亮的盔甲;夏天像一位充满活力的少女,那满树的绿叶便是她艳丽的裙装;夏天像一个玩皮可爱的小孩,那时而风,时而雨,时而艳阳的天气便是他鲜活生动的表情。
秋
比喻句:秋天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充满诗情画意;秋天就像上帝赋予人类的礼物,洋溢丰收的喜悦;秋天就像是出海归来的渔船,满载人们的欣喜。
拟人句:我喜欢秋霜染红的似火的枫叶,因为秋天可以观赏弯腰微笑的金黄的稻谷,我们在郊外野炊登山。
排比句:秋天,是一个取得了成功的科学家,他在悄悄地回顾着以前的成长道路;秋天,是一个战场上归来的军事家,他在默默地思考着刚才的指挥过程;秋天,是一个赢得了大选的政治家,他在静静地考虑着未来的施政纲领。
冬
比喻句:那鹅毛大雪像一只只洁白的蝴蝶飞落下来。
拟人句:冬爷爷给我们带来了雪娃娃,风婆婆,还有冰姑娘.
排比句:冬天是个时装设计师,为大地披上了雪白的衣裳;冬天是个魔术师,送给每个人大大的棉花糖冬天是是个音乐家,用各种各样的风谱写乐章;冬天是严厉的老师,用严寒与风雪做教鞭,教育我们拥有顽强的意志。
叶子沾满了小水珠,非常美丽。
比喻句叶子沾满了小水珠,像钻石那么闪亮。
拟人句叶子上都沾满了小水珠,就像穿上了身水晶衣,美丽极了
练一练:
(1)天空中的小鸟快乐地飞翔。
(2)你瞧那一串红,似火一样。
(3)夏天的晌午,火辣辣的太阳就像一个大火球
(4)天上的星星亮晶晶的就像孩子的眼睛眨呀眨。
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等修辞手法。
要掌握几种修辞手法的特点:
1、比喻是用具体、浅显的,人们容易理解的事物去给抽象的、深奥的、人们生疏的事物打比方。一个比喻句中有本体和喻体以及比喻词。
2、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写,赋予它们人的思想感情,和人一样会说话、有感情。
3、夸张是把要描写的事物有意地夸大或缩小,使其更鲜明,更突出。
4、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比肯定更强烈的情感。
5、设问也就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6、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义密切相关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句子排列起来,就是排比。
九、重点课文背诵并默写
第1课《窃读记》第3、4、10自然段。第3课《走遍天下书为侣》第7、8自然段。第5课《古诗词三首》。第6课《梅花魂》第13自然段。第13课《钓鱼的启示》第10自然段。第15课《落花生》第10、12、13自然段。第9课《鲸》和第11课《新型玻璃》掌握有关知识点和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等常用的说明方法。《有趣的汉字》中的谐音歇后语。《我爱你,汉字》中汉字的演变,赞汉字。第19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第17自然段。第21课《圆明园的毁灭》第3、4自然段。第22课《狼牙山五壮士》第6、7、8、9自然段。第25课《七律·长征》。第26课《开国大典》第7自然段。
第五组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
一、我们平常看书、读报、写信、作文,都离不开(汉字)。汉字大约产生于(四千多年前),它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这其中有很多(未解之谜。)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曾对(日本)、(韩国)等国的文字产生过重要影响。现在,国外(学习汉字、汉语的人越来越多)。
“有趣的汉字”的阅读材料,分(字谜、有趣的谐音、汉字的来历三个部分)。
为了适应生活的需要,帮助表达、交换、记忆等,古人曾发明、使用过(“结绳记事”)、(“物语”)等方法。
《仓颉造字》是一个传说,介绍了(汉字的来历)。传说(仓颉创造了文字),他模仿(鸟的足迹)创造了字的(笔画)。
最初有文字的时候,人们是在(兽骨)、(龟甲)等平整的东西上用刀刻字,或用有颜色的矿石画字。直到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技术),造纸变得比较容易了,人们才开始在(纸上)写字。聪明的古人还想到过在(竹子)和(木头)上写字,其中,用得较多的是(竹子)。
汉字不光(神奇)、(有趣),还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
汉字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艺术)。书法是在汉字字体基础上形成的(独特艺术门类)。
从甲骨文到现在的楷体,字体的演变经历了五个阶段:[甲骨文、金文、篆书(主要指小篆)、隶书和楷书]。(七个阶段: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龙骨指的是(龟甲)和(兽骨)。(清朝光绪年间),有个叫(王懿荣的学者)在(龙骨)上发现了(甲骨文),王懿荣是(第一个发现和研究甲骨文的人)。甲骨文盛行于(殷商时期)。
中华汉字,(生动形象)。传播文明,(盖世无双)。
连缀成句,(顿挫抑扬)。书法字体,(各具特长)。
篆书隶书,(古色古香)。行书流畅,(正楷端庄)。
狂草奔放,(凤舞龙翔)。对联形式,(汉字独创)。
左右工整,(能简能详)。既便言志,(又供观赏)。
《兰亭序》是(王羲之)的书法作品,《玄秘塔碑》是(柳公权)的书法作品。在书法家的笔下,汉字生发出(无穷无尽的变化),或(挺拔如峰),或(清亮如溪),或(浩瀚如海),或(凝滑如脂)。在人类古老的历史长河中,没有哪一个民族能像中华民族这样拥有如此丰富的(书法瑰宝),这些美丽而富有魅力的文字,给使用它的人带来了(诗的灵性)。看着这些(有色彩、有声音、有气味的字词),能诱发你调动(语言文字的情绪)。
像徜徉在夏天夜晚的星空下,为那(壮丽的景色而迷醉),我无限钟情于我(赖以思维和交往的汉字),并震惊于它的(无限活力)和(奇特魅力)。我坚信,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汉字将越来越被世人所(珍爱)。
《我爱你,中国的汉字》是当代诗人刘湛秋的一篇散文。
我们进行综合性学习,增进了(对汉字的了解),加深了(对汉字的热爱),我们要为(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做点实事)。
特别声明:本文摘自网络,仅作教学交流学习分享,如有侵权,还请联系删除。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