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苔藓治疗专科医院 >> 苔藓医院 >> 倪江电影湮灭解读

倪江电影湮灭解读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有治好的吗 https://m-mip.39.net/nk/mipso_4337497.html

今天有幸邀请到我(兔子菇童鞋)的师父倪江老师结合原著《遗落的南境》来解读电影《湮灭》。

倪江,年生,浙江永康籍,浙江省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现任杭州外国语学校学术委员会秘书长,浙江省特级教师协会理事。热心阅读推广和影视活动,经常参加青少年经典阅读公益活动。曾获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全国影评征文大赛一、二等奖,积极倡导影视文化、跨媒介阅读入校园。

年4月15日杭州市良渚艺术中心《湮灭》映后的嘉宾讲谈上,倪江老师对电影《湮灭》进行了如下解读。

看完《湮灭》,对照同名电影,从文学作品到影像作品发生了不少改编,其中最重要的改编,原著中神秘的“爬行者”以苔藓或真菌书写文字的内容,电影中消失了。神秘存在对地球物种的入侵尤其是对人类的入侵,以何种方式被表征?以人类自命为智慧载体的语言文字来表征再自然不过。

看电影,你可能会把电影当作硬科幻:外来物种扭转了地球生命体的开关,生命开始各种形式的“越界”,人类物种分类体系崩溃,有机体和无机物界限模糊,生死概念被改变,而人类亦被“污染”而重造,人类定义消解……

小说原著更接近克苏鲁神话:一种远超人类的存在以其自己的方式抹掉人类一切符码,如爱,友情,信任,协作,记忆,记录,等等,而进入一种非人、非地球、非智慧的状态,这种状态却合乎神秘存在所遵循的宇宙法则,小说不可思议地描述了用另一只眼来观察世界的情形,第一人称描述的自我最初还残存人类意识,但可以看到"我"逐渐被占据、改造的"成长"过程,而小说吊诡之处在于,这第一人称所描述的一切,难保不是被入侵后被改造过的,甚至根本就是幻象,是神秘存在以人的躯壳和“灵魂”编写的文字,本质上与前述的真菌文没有什么不同。

小说和电影都描述了神秘事件发源地“塔”,这个设计是聪明的,人类眼中的塔正像原著所说:塔是“旧秩序的保障”,是人类“安全避难所的幻象”,但神秘事件在塔下的隧道内发生,隧道在小说中也被命名为“塔”,这便构成了一种象征:这里散发出的光,来自地底,它的使命是散布死亡--人类意义上的死亡,对它而言却是“永生”。这个地球之塔的“倒影”,将颠覆人类认知的宇宙法则。从这本书需要溯源到克苏鲁神话体系,于是订了一本书。它们,都属于塔的倒影,另一座向地下延伸的隧道之“塔”。

开始看《遗落的南境》三部曲的第二部《当权者》,奇妙的是,这些日子看的电影,小说,都隐秘地指向一个文学传统的开创者--卡夫卡,卡夫卡消解了文学传统中的因果律,将文学叙事原有的自信转化为自我怀疑,“我叙事故我在”的时代终结了,不可靠叙述永远抵达不了真相,也许,“真相只有一个”是小说家曾有过的谮妄,小说家以通灵者、预言者身份解释世界提供安全感--无法解释的世界是危险的。卡夫卡之后,世界变得无法解释,可是这更抵近我们真实的境况。是枝裕和的《第三度嫌疑人》,范德米尔的《遗落的南境》,都有卡夫卡《城堡》里永远抵达不了目的的形而上的溃败,《第》是人类律法体系的溃败,《遗》是科学理性的溃败,其本质上是对人类通过自我控制以控制世界的千年体系的颠覆。我高度怀疑刘慈欣的落败,乃在其上承的文学传统仍在卡夫卡之前,是古典主义的骑士传奇,而范德米尔对人类理性、科学体系的怀疑,更切近西方更为现代的传统,范德米尔作品可以看到类似卡夫卡许多小说呈现的共同主题:“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人不再是神,无论是从哲学意义上还是科学意义上,而那个推手及动力,成为后一个千年艺术家探索而不得的神秘存在。

《湮灭》链接《机械姬》以及《别让我走》(编剧),可以看得出亚力克斯·嘉兰对“人”的本体性


转载请注明:http://www.gdnyy.com/wadwh/115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