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苔藓治疗专科医院 >> 苔藓病因 >> 诗人名典期明亮周日休闲

诗人名典期明亮周日休闲

 

本期诗人:丘树宏何钧张水田微紫以琳高小树笨鸟柏林柏桦龚盖雄西阔石头黄世兵大连点点鲁风大弓一郎瓦刀吴投文孙梧乐家茂(排名不分先后)

丘树宏的诗

刀与笔的交响

一把刀,

五寸,六寸,

冲切单双刀,

刻出风雨阳光,

刻出金石历史。

一支笔,

狼毫,羊毫,

篆隶楷行草,

写就天地日月,

写就瀚墨人生。

一刀,一笔,一人,

就是一支支交响乐:

小桥流水,

你是奏鸣曲;

风趣幽默,

你是诙谐曲;

柔情万种,

你是小夜曲;

金戈铁马,

你是进行曲......

对月

深秋的夜

空旷地走着

星群成路

闪烁如歌

攀援着神秘的夜色

在星与星之间跳跃

跌落在月亮的峡谷

竟沉醉得不能醒觉

血性的心灵

顿时洋溢起

阳光的快乐

丘树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兼诗歌创作委员会主任;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理事,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馆馆员,中山市政协原主席。

孙明亮读诗:

我们读老师丘树宏的诗歌《与笔的交响》,好像看见诗人手中的一支笔,如同一把刀,刻出风雨阳光,刻出金石。历史这是一首静思、自审的诗。诗人体会用自己的笔,漫步书海,漫步人生,漫步小桥流水,一切与笔相关的元素对应起来,通过书写,作者因此而感悟到生活的艰辛与生命的价值。很多时候,诗来自于某种无意,当外在世界的某些元素触发了内心的隐秘体验和情愫,诗人就可能借助这些元素抒写他对于人生与现实的思考。这首诗中的不少意象、联想给人新奇之感,一支支交响乐,诙谐曲,小夜曲,进行曲,既是一种外在抒写,写出独特的感受,又是一种内在表达,抒写了作者的一些想法(念头)对人生的影响。这种超越常识的新奇,带给了我们新颖的阅读感受。我们读到的诗歌,很多主题都是熟悉的,但新奇的表达可以带来别样的艺术体验,这就是诗歌的艺术发现。诗歌文字简洁,但意象充沛,对笔的一种人生感悟,是人生进行曲,永远没有止境。诗歌《对月》,是诗人与月光的一段对话,这首诗中,看出诗人一种追求,攀援着神秘的夜色/在星与星之间跳跃/跌落在月亮的峡谷/竟沉醉得不能醒觉。诗行读来耐人寻味,因为其中包含着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涉及到奋斗、思考、坚持等生命品质,有时可能还有迷茫。哪怕我们面对虚无的体验,像月光之中随时可能出现的种种奇迹一样,但只要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我们的人生就会有方向,有动力,最终有所收获。血性的心灵/顿时洋溢起/阳光的快乐。对生活充满了乐趣。

何钧的诗

记旧年峨眉的月光

我走过很多地方

什么也没留下。在峨眉的月下

我曾独自漫步

顽皮的猴子

从身后偷走我的影子

寄给远方的李白

要是怀念

李白就可以沿路返回

我的影子伴他

在月光下的峨眉

高僧抚琴

雪从松柏飘落

在峨眉

我什么也没收藏

只收藏了一把旧年的月光

、05、12

物象辩证法

微风轻拂,长腿无辜

任何的渺远都是一个谜

手举起来昭示存在

一种可有可无的存在

石头嵌入泥土板结坚硬

但不是泥土的一份子

鸟与树保持清醒的关系

既要栖息又要离开

水在地上流,可见流的姿势

也在地下流,可想流的姿势

目光内视想看清自己

自己却模糊,一团迷糊的光

、08、04

梦中的残骸

在梦中,岁月是一尾鱼

滑溜一拐便消逝了

似乎还能看见岁月的尾巴摇摆

溅起的

一圈一圈的涟漪

涟漪里的梦是破碎的

残山剩水不可收拾

哀鸿哀鸣

一地羽毛

从白蒙蒙的雾中找到自己的残骸

残骸开满了花朵

已不能

还原前世和今生

、09、18

何均,原名何军。年生。四川江油人。现居四川绵阳。提倡“慢写作”。创作以诗歌为主,有长诗《神明之光》《水仙花开了》《如果必然》《年轮》《系辞》,大型组诗《慢调》,兼小说、散文诗、散文随笔和文学评论等。年开始发表作品。作品散见海内外报刊。著有诗集三本,小说集、散文集、作品集和思想随笔集各一本。曾获海外诗人彭邦桢纪念诗创作奖。

孙明亮读诗:

拿起何均老师的诗歌《记旧年峨眉的月光》,应该说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来到一个地方,不是什么都可以记下的,唯有那么一件或是两件,记忆深刻。是的,顽皮的猴子/从身后偷走我的影子/寄给远方的李白/要是怀念/李白就可以沿路返回/我的影子伴他。独处未必孤独,尤其是人到中年之后,独处或许是一种自我梳理、自我总结、自我反思、自我发现的方式,恰如作者所说:我什么也没收藏/只收藏了一把旧年的月光。他需要的是宁静,是对人生的重新打量。更是一种回忆和一种寄托,把未来寄托给诗歌,与诗歌为伍。诗歌《物象辩证法》,我们看出诗人用六组物象,辩证地分析,昭示人生的哲理。我们知道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做出较为清醒的判断,不能被现象所左右,不为外在所左右,不为过去所牵绊,即使面对,手举起来昭示存在,那也是一种可有可无的存在,石头嵌入泥土板结坚硬,但不是泥土的一份子。等等,这样的分析,可以说,这首诗对人生的看法非常有自己的观点,你看作者的反思,目光内视想看清自己,自己却模糊,一团迷糊的光。这是作者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自我判断。作者打量人生与现实,没有感叹逝者如斯,而是依然抱有期待,而这种期待是多向的,涉及过去,也涉及未来,这就使作品多了一层人生哲理,多了一层人生导向,也多了一份值得品味的意蕴。

张水田的诗

家,在向海

一个令人仰慕,向往的名字

人与自然的天籁之音,在这里日日唱响

相依相存,和谐共生

守护着一个美好的愿景

朴素的信仰,青葱而茂盛

地球之肾,天然湿地

润泽着这里的蒲草苇荡,沙丘榆林,茫茫草原

那东湖,那西湖,那鱼跃冰湖的盛景是长生天的馈赠

那中心岛,那灰沙燕,那万千沙洞是翅膀栖息的驿站

向海的天空,滴落的每一声鹤鸣

都是这个世界涤荡心灵的悦耳音符

那灵动的声音高远且悠长

在时光的五线谱上律动

镌刻在流浪诗人的诗篇

你的过往是一幅古拙的画

笔墨间流淌着上古的图腾

你跌宕的经历本来就是一部厚重的历史

每一段文字,都让人心生敬畏

日升日落,云卷云舒

人间天堂,你让见过世面的脚步轻轻落足,叹为观止

自然原始,你让远去的村庄重又找回那个追梦少年

是桃花源记,安宁和乐的自由家园

是轻烟淡彩,洗净铅华的水墨丹青

这天赐的向海,给人太多的遐想

远离尘世的喧嚣与浮躁

晨钟暮鼓,香烟缭绕,有多少文人雅士寻章觅句

绿野萍踪,鹤舞吉祥,有数不尽的福祉普度众生

家,在向海

从这个自豪又温暖的称谓里

我细细地体味,一次次别样的感动

立冬过后,我还在老地方等你

---写在第21个记者节

立冬过后,我还在老地方等你

指尖,早已闻不到你的笔墨清香

键盘之上,只见如初的记忆不停地舞蹈

如雨滴,如飞雪,无意在眉宇和鬓发间飘落

而我,却渴望拉住枝头最后那片叶子

已经发生的和正在发生的

都在你的视野之内游历

善与恶,真理和谎言

若春秋一样,色彩缤纷

看走眼,或是误判并不新鲜

称你为王

盛名之下,虚名在上

让未泯的良知和本真一心向善

你,终成我今生挚爱

和你结缘,知道你太多

岁月渐渐老去……

而我却愿意

立冬过后,依旧在老地方等你

张水田: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通榆县融媒体中心记者,《鹤乡》文学主编。

孙明亮读诗:

读张水田老师的诗歌,我们简单分析一下,如何欣赏一首诗歌,首先,是要清楚作者到底要表达什么,要了解作者创作的意图,探究作者因景或物或事而生之情,因情生发之思,情思汇合上升,最后以诗歌面目出现的文学形式所要表达的志,到底是属于奋起修身之兴呢,抑或世俗盛衰之观,抑或表达某种友或爱之群,还是讽议为政之怨。诗歌《家,在向海》,应该属于因景生情,这里是老师的家乡,一块天然的湿地。这里的家,应该是泛称,是祖国的大好河山,这里是桃花源记,安宁和乐的自由家园/是轻烟淡彩,洗净铅华的水墨丹青,一个美不胜收的地方,当然寄语作者的满腔热情和深刻印象。其次就是要领会作者是如何表达的。关键还是要从手法上去入手。因为“比”之象征就是其一种手法,另外,还有求之于韵的“赋”,或求之于逻辑或意境之“兴”等,作者采取铺陈叙述的方式,层层推进。每个段落表达一层意思,对向海的水、湿地以及鸟做细致地描写,有虚写,有实写,文字空灵,意象丰满。最后,分析诗歌所体现的风格,看是属于细致灵秀的南风呢,还是刚劲、爽朗、质朴的北调。我们可以从作者的用词,也可以从构句入手。我们看老师的诗歌,应该属于南风,柔顺,温暖。构句是有个性的,平叙、倒装、省略有其独到之效。再看诗歌《立冬过后,我还在老地方等你》,第一段看出诗人对文字的执着,渴望拉住枝头最后那片叶子,应该是因事而发,对记者这一崇高职业的敬仰和追求。已经发生的和正在发生的,都在你的视野之内游历。从诗人的经历来看,诗人走过各种风雨,对风雨有自己的独特看法。因为职业的崇高,称你为王/盛名之下,虚名在上/让未泯的良知和本真一心向善/你,终成我今生挚爱。一生一世的追求,没有止境。最后再一次表明自己的心迹,立冬过后,依旧在老地方等你。这样一种孜孜以求的精神,让多少人为之动情,为之感动。文字朴素,有南风温柔,有北方硬朗。

微紫的诗

那些凋落的,并不是比我更短暂的

我无需到山中寻一个谈话的隐者

这片湖提供我以辽阔

在野草荒莽的湖边

我并没升起和星星对话的欲望

这里存在的事物

都已被发现,注视过,也被叙述过: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我散步;它们盛开,摇曳

喧哗又寂静

我和它们统一于一场浩大的旅程

从我来到这里

黎明与星空的次序尚未出过意外

那些在我眼前凋落的

并不是比我更短暂的

四月

这座热烈地,受孕着的,巨大花园

光线在万山之上迷醉、交融

季节在瞬息间更迭

一只巨大的孔雀开屏了

新的泉水在升起

渐渐绽开的花,将每一分秒占满

如此寂静,如此巨大的喧哗

从晨昏到正午,

我惊异于这奇异的感应

仿若星空旋转

这是纯粹生长的时刻;

忘却一切

山野被紫雾弥漫,

在时间巨大的镜面上

映现万物生长的痛与沉醉

我的视力刚好够把星空看得很美

雷达,昆虫的复眼

我并不需要

我的视力,刚好够把星空看得很美

刚好看到玫瑰,花瓣喷涌

树叶呈现色彩的大门

地平线阻断了星宇坠落的悬崖

在这里,我获得的,都是视力所达的名称与概念

我视力所达,刚好是世界最美的状态

在这里,我拥有

一个白昼与一个黑夜

品尝一次生,体验一次死

中间翻涌着爱欲与悲伤的波浪

微紫,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诗作散文发表于《诗刊》《星星诗刊》《诗选刊》《山东文学》《青年文学》等,诗作收入多种年度选本。著有诗集《与蜀葵交谈》,散文集《此生不再是一只鸟》。曾获“中国首届网络文学大赛”诗歌一等奖,第25届鲁藜诗歌奖,第五届徐志摩诗歌奖。

孙明亮读诗:

诗人面对那些凋落的,有话要说,那就看看诗人对自己和我们说出了新鲜话没有。一个不会说新鲜话或者对新鲜话缺乏好奇的诗人,要么过于傲慢,要么太不开窍。诗人面对那些凋落的,想到它生前的样子,茂密的样子,诗人首先这么说了,我无需到山中寻一个谈话的隐者/这片湖提供我以辽阔/在野草荒莽的湖边。告诉我们在湖边,只想这样在野草荒莽的湖边,不想升起和星星对话。为什么呢,因为这里存在的事物,都已被发现,注视过,也被叙述过,我精神喜欢这里,在这里散步,看它们盛开,摇曳喧哗又寂静的样子,我和他们已经融为一体。最后,再次告诉我们,面对那些凋落的,这里是诗人最喜欢的地方,至于星星这样遥远的东西,只能是一个遥远的目标。诗人面对大千世界,没有被花花世界诱惑,依然保持本色,是难能可贵的,也是愿意成为小草,我和它们统一于一场浩大的旅程,这是诗人追求和愿望。我们知道,新诗不好懂,主要在于它不直接显示,或不承担意义。传统诗歌,诗人是在宣讲,在传播,他承担着教育任务,有教化功能,现代诗歌淡去了附着在诗歌身上的功力性能,回到了艺术本身,欣赏新诗,主要在于感悟。当然诗中有作者给的定位,但更多时候,这中定位是模糊的,模糊的意义,多义的主题,不确定的意念,立体多维的构建,这一切,都给我们带来阅读的难度。诗歌《四月》,完全是诗人在四月里独自的感受,我们只能感受诗人的感受,四月是春天的季节,是万物生长的季节,所有的描写都是围绕四月开展,你看孔雀开屏,新的泉水,绽开的花,每时每刻都可以感受。第二段,完全是诗人的一种体验,我惊异于这奇异的感应,忘却一切,在时间巨大的镜面上,通过意象及意象的嫁接,实现主观的融汇、碰撞和刹那间的组合。映现万物生长的痛与沉醉,一种完全不同的体会,对四月有了全新的认识。

以琳的诗

粉黛乱子草

爱上一种草,等同于爱上了生存

幸运和不幸

同时降在一个人身上,必有两种色彩

一种称粉,一种称黛

混合的神情反照在一张脸上

她的心,一定比这棵

乱在十月怀里的草更不安,潦草

·10·6

结尾

被黑水塘的水

清洗了一夜的伤口,早晨醒来

有炭火的余味

我知道,那是幻灭者的思想

又在重新挑旺

在和秋天这场风的较量中

她清楚认识了灰尘

何等不起眼,却把真理覆盖

一片叶子落下来

我很想对一个人说

你不该

把一颗始终没开价的珠子

设定为交易

·10·31

以琳,中国诗歌学会会员,现居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作品散见《诗刊》《诗选刊》等多种刊物和诗歌选本。获年《第四届鄂尔多斯诗歌那达慕》全国现代诗歌大赛优秀奖。获年《第四届鄂尔多斯那达慕》现代诗原创汉语诗歌赛三等奖。获年《湖北诗歌》第二届全国诗歌大赛二等奖。

孙明亮读诗:

所谓物象,即万事万物经过诗人头脑筛选、过滤而留存下来的事物,它们有客观的命名,因肩负特定的使命而高于实际存在物。物象不纯将削弱诗的整体性和表现力。所谓意象,就是在物象基础上的进一步主观化,涂有诗人强烈的个人色彩。物象的精纯加上诗人主管色彩的浓郁,成就了独创性的意象。物象和意象是诗歌的两翼,它们的协同扇动,使诗歌得以飞起来。离开诗歌这个主体,也就不存在什么意象、物象了,只有在这个特定的诗意空间里才存活。每首诗都是对永恒的无限接近。诗歌说到底就是比喻的艺术。通过比喻,抽象出共同特征,它调动人们的形象思维,激发人脑的愉悦神经,写一首好诗以及读到一首好诗,与喝一杯美酒具有同等功效,而且是纯天然的。我们看以琳老师的诗歌《粉黛乱子草》,通过这种草,赋予诗人的主观想象,变成自己要表达的思想。这种草如同人一样,幸运和不幸,都是会存在的,只是同时降落在一个人身上,反照在一个人的脸上,结果怎么样呢,诗人用十月的的草,用意象嫁接,这样的草更潦草,更不安,对草的命运深表同情和不安。诗歌《结尾》,好像是在写一场大火以后的思考。看似表面上是在写大火被黑水塘的水熄灭,炭火的味道依然不减,幻灭者的思想赋予诗人的意象是什么呢,就是蠢死挣扎的的火种,又在重新挑旺,就是这种灰尘,死灰不灭,如果有任何的因素,或者是叶子,就会再次燃起大火,引起一场灾难。所以,诗人告诉我们,在任何时候,你一定要看清楚,该不该去做这样一件事情,否则,就是有灭顶之灾。诗人不动声色地告诫,发人深省,引以为戒。

高小树的诗

女人

开了地皮就有了伤口

撒上种子

我们就叫它母亲

所有田地都任劳任怨

一生被切割

植入,掘出,掩埋。

似乎没有一个孩子能够被留住

也没有一个孩子真正离开过

那天去看婆婆

她的坟与地面相平了,这种合解让我们无法辨认

哪块伤疤是她的,唯一与地面形成"丄"字

像是大地举出的一块砖头。

鸬鹚

一回来,你就把我溶化

灌进玻璃杯里

一口一口地品尝,吞咽。

喉结

又大又圆,不停地滚动,

日光在你的鱼尾纹,法令纹

找到居所

每咽下一次后就会抿嘴笑道

"太美了"

我也习惯把自己变成石头鱼

这使你

花掉了所有力气,就在我们对峙在河岸时

几只鸬鹚穿着破旧的外套

停在拦河坝上。

高春娟,笔名:高小树(蓝蝴蝶)80后;吉林省新诗学会会员,延边新诗学会理事;作品发表于《延边日报》《诗东北》《作家周刊》等文学期刊及平台;诗观:我手写我心,随心随性。

孙明亮读诗:

一首诗,首先是诗意,然后才是意义什么的,没有诗意要意义有什么用。豆腐上钉洋钉,钉得住吗?把看到的,听到的,一时的情绪等生活原材料,不加内化发酵,进而上升为比情感更为醇厚可靠的经验,只会口水泛滥,就算情节曲折,跟诗歌也毫无关系。思想性上的统摄,创造性上的剥离,以及通过物象推动的韵律意境,并在补偿性的阅读下捕捉到它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如此,一首诗才真正立起来,才具备自立之美。是的,我们看高小树老师的诗,就有这样的感觉。不要以为我们看见母亲就写母亲,看见鸬鹚就写鸬鹚,思想性上的统摄,创造性上的剥离,是老师诗歌的特点。诗歌《女人》,由女人到母亲到婆婆,这是表面上的生活原材料,但是诗人想说的是,哪块伤疤是她的,唯一与地面形成"丄"字/像是大地举出的一块砖头。母亲的伤痛,没有人知道,如石头一样坚硬如铁,对母亲的爱一下子上升为一种不一样的情怀。如此,一首诗才真正立起来,才具备自立之美。诗歌《鸬鹚》一样,看似在写鸬鹚的吃喝,但是想表达的是对“你”的无限同情和敬重,这里“你”是一代鱼民的真实写照,你看花掉了所有力气,就在我们对峙在河岸时/几只鸬鹚穿着破旧的外套/停在拦河坝上。朴素的形象,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笨鸟柏林的诗

风景树

仍然记得那把伞

在暮年的黄昏。

我最先看见的是风来了。

一路小跑,你的闺蜜,从我身边闪过

仍旧回头:再等等;

路人甲,看了看我,看了看天

然后是路人乙、丙、丁……

都追着风,去远了。

天越压越低,我的手开始用力

那翻滚的乌云,至今令人惶惶。

心,仍被树干裹着

声波一圈一圈,艰难地

始终向你扩散。

姗姗

雨来的时候

你是否能刚好赶到这个路囗;

一千年,姗姗,像众多目击者那样

你是否也曾怀疑过什么?

.10.31.

搬指记数

廖十一读了五个一年级

小棒越积越多,用于计数的小棒

是每年一把小小的高粱杆

一株高粱有多少颗粒

从最多往下减,最后他盯着一颗高粱说

只剩我一个

其实他曾经也心灵手巧过

知道双手合并在一起是十一根——左手食指

被镰刀划过,凸显的痂痕很好区分

他甚至能准确区分一捧新稻里的稗子:

放在土碗里

二娃,三弟,四哥,五弟,六娃……

把它们一颗一颗地捡出去。一颗一颗地捡

再一根一根地搬掉他越来越干枯的手指

有时像除草那样干脆,有时

像冬天的太阳抹过西墙那般犹疑

现在他正独自靠住太阳晒不热的老墙

紧紧地捏着最后那根食指

.10.29.

笨鸟柏林,男,身份名廖柏林,民间诗人。诗观:诗意不应止于文子本身。

孙明亮读诗:

什么是一首好诗?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可以说好诗的标准在读者心里。若一个读者的心被诗歌拨动了,若这首诗歌与读者的心契合了,那么就一定可以打动读者了,于是乎这首诗歌在这个读者的心中就是最好的诗歌了!当越来越多读者的心被一首诗歌打动,那么这首诗歌无疑就是最好的了。所以说一首好诗无标准也有标准,它的唯一标准就是读者的心。读者的心就是裁判,读者的喜怒哀乐就是最后最公平的结果。当一首诗歌让读者流泪了,让读者愤怒了,让读者手舞足蹈了,作为诗人就算是成功了。我们读老师笨鸟柏林的诗歌《风景树》,我被诗人的执着而感动。把自己当做一棵树,这样风雨无阻地等待自己的心上人,或者是知己,所有的人都去追风了。一千年了,你不来,该不是也是追风了吗。风,在这里有诗人自己所指,应该有包罗万象的内容。最后一句设问句,留下了无穷的味道,让我们去思索,寻找答案,这里就留给我们慢慢去想了。诗歌《搬指记数》,更是一种震撼,一个廖十一几十年了,到最后紧紧地捏着最后那根食指,一种辛酸的泪水不由自主流下来,我们有多少这样的人,没有文化,在田间地头辛劳一辈子,最后在独自靠住太阳晒不热的老墙,一个农民的缩影,在心头萦绕,发人深思。

柏桦的诗歌

我们的人生

好饮酒的,好吃肉的,

不要与他们来往。

(Benotamongdrunkards

Oramonggluttonouseatersofmeat)

——《箴言23:16》

大地一直辽阔,盘餐丰简由人

人老了,就爱吃点、喝点、看点……

看红星照耀中国——毛主席的青年时代

那时的年轻人一说买肉就俗了。

“我生气了,以后再也不同那个家伙见面了。”

恋爱——从天而降的东西。

这是柏拉图曾经说过的吗?

我们年轻时同样拒绝谈论它。

“我和我的朋友只愿谈论大事——

人的天性、人类社会、中国、世界、宇宙!”

后来是什么东西走到头了?

是什么东西让我们害怕说出来?

灵命的成长由独一无二的悲痛塑造。

一户人家,万户人家,亿户人家

三十年后相逢,不外都是来世人家……

注释一:诗中引号内句子是毛泽东原话。出处及相关语境如下:“……在这个年龄的青年的生活中,议论女性的魅力通常占有重要的位置,可是我的同伴非但没有这样做,而且连日常生活的普通事情也拒绝谈论。记得有一次我在一个青年的家里,他对我说起要买些肉,当作我的面把他的佣人叫来,谈买肉的事,最后吩咐他去买一块。我生气了,以后再也不同那个家伙见面了。我的朋友和我只愿意谈论大事——人的天性、人类社会、中国、世界、宇宙!”(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三联书店,,第页)。

年12月18日

人论

“杜尚太智慧了,无法成为画家。”

“瓦雷里太智慧了,无法成为诗人。”

鹅太智慧了,无法成为鹅。是吗?

在锡兰我想到腊肠树,你没想到吧?

那被自己隐私吓到的人是什么人?

那像他者那样生活的人是什么人?

那认为废话和糖尿病有关的人呢?

今夕是何夕,这里有人吗?年

你是一个错位者,从没有一个配套者

和你一起成长;你在一些追赶的梦里

音信全无地死去,力气尽失地归来。

但磨刀人真是幸福,星期天总有刀磨。

还需说吗,任何人的生活其实只需

几句话就说清楚了,哪用彻夜长谈?

可有句话说不通(除非故弄玄虚):

一个人赢得越多,看起来就越无用。

注释一:“音信全无地死去,力气尽失地归来”。参见《帕斯捷尔纳克诗全集》,上海译文出版社,,第页。

年7月2日

柏桦,年1月生于重庆。现为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出版诗集及学术著作多种。最新出版的有:英文诗集WindSays(《风在说》)。《在清朝》(法语诗集)。《为你消得万古愁》(诗集)。《革命要诗与学问》(诗集)。《秋变与春乐》(诗集)。《惟有旧日子带给我们幸福》(诗集)。《蜡灯红》(随笔集)。《白小集》(随笔集)。《水绘仙侣:冒辟疆与董小宛——-》(诗集)。《竹笑:同芥川龙之介东游》(诗集)。《夏天还很远》(诗集)。曾获安高(AnneKao)诗歌奖、《上海文学》诗歌奖、柔刚诗歌奖、重庆“红岩文学奖”。羊城晚报“花地文学奖”。第九届四川文学奖。首届东吴文学奖。

唐明老师读诗:

……读柏桦的诗,仿佛是在看姜文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人俨然又回到当初,那个峥嵘岁月、轰轰烈烈的年代。——长期被压抑、郁闷的心里,“嗵”一下子,霍亮了。齐刷刷地拥出了一群“红红红”革命的字符。凡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人,羞于与人话肉经,羞于和人去说性。那个时代,人们一心当家做主人救世界,说的全是“胸怀全人类,解放劳苦大众”的话题,而耻于向人谈一切俗见与私念。犹如柏桦诗所言,“看红星照耀中国——毛泽东青年时代”,将革命理想、阶级斗争,视为人们行为指南,用马列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丰衣足食,改天换地,人定胜天,最后消除阶级压迫。然而随着新时期到来,生活的畸变,“后来是什么东西走到头了?/是什么东西让我们害怕说出来?/灵命的成长由独一无二的悲痛塑造。/一户人家,万户人家,/……三十年后相逢,不外都是来世人家”。可一切变质了,绝口不谈了,柏桦的诗歌,在唤醒我们的记忆和追思。革命的圣火,怎样代代相传。——在姜文的电影《让子弹飞》,“马”拉“列”车的革命景象,被复原!这就像柏桦的诗,被置换为动态的电影,凡是别人反对的,我们一定拥护。但是,时代在变,就如柏桦另一首诗里云(《人论》:“‘杜尚太智慧了,无法成为画家′/′瓦雷里太智慧了,无法成为诗人。′/鹅太智慧了,无法成为鹅。是吗?/在锡兰我想到腊肠树,你没想到吧?”这种颠覆状的句式,既成就诗歌又解构诗歌,并且在形而上,转而以形而下的谐谑,自一种悖义反向的梗续,到人本思想和批判,不守衡的谛说,逆袭的惩责。……柏桦的诗因此更具深刻性和意义。

龚盖雄的诗

龚盖雄履历自画像

一生所爱文学。

半世贡献诗歌。

夕阳西下大地,

黎明客坐广州。

腰身旋转命运,

前额顶撞大风。

四世同堂老爸九五,

三生有幸三生教育。

培养心灵博士后研究生三个

往来有白丁无数。

羊城牧羊安天下,

不赔夫人不折兵。

.11.9.

夜晚

夜晚

成都,或者广州的夜晚

巴黎、华盛顿,或者北京的夜晚

孔子,或者柏拉图的夜晚

湘妹子,或者乐山峨眉妹子的夜晚

各个家庭,孩子,教师,学校的夜晚

大家都能找到大家

安宁身心

一个人

发发呆的夜晚

多好

.11.6.

龚盖雄,四川眉山人。居住乐山佛岸。当代先锋诗人,文学评论家。大学教授。对创生成新诗学哲学创始人。年加盟非非主义。诗歌代表作有组诗《小康社会的花朵》《绝望诗前的火炬》《诸子百家检讨书》,长诗《品茶之诗》《庄子之歌》《诗歌的飞行》等,评论代表作有《非非主义与汉语原创写作》《在变构中展开的当代先锋诗学》《中国女性文学与陈小蘩的诗歌》《从诗歌先锋到文化先锋》等。年出版理论专著《人类的三生信仰》现在全国推广生命、生存、生活的三生教育,三生家长教育等。

孙明亮读诗:

诗歌是一种诗人的记忆,这记忆不仅仅来自当下的经验,还来自遥远的超验,既有理性的沉淀,也有非理性的灵光一闪。当然,超验和灵光一闪肯定不是神秘主义,它其实是诗人生命长久凝视自我与世界的必然。可以说,超验是经验的继续,灵光是感受的闪电。瓦雷里曾说:诗歌是一种知识。只不过,这种知识没有严密的逻辑和体系,它只提供感受的可能与参照。而这种感受,让生命的体验更加敏锐,更加丰富。而诗歌之所以被称为文学之冠,还主要在于其中的意象。意象就是寓意之象,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这个物象就是看得见的了。我们看龚盖雄老师的诗歌《龚盖雄履历自画像》,是诗人的记忆,是诗人的经验,有沉淀的理性,一生所爱文学。半世贡献诗歌。有灵光的非理性,腰身旋转命运,前额顶撞大风。它其实是诗人生命长久凝视自我与世界的必然。诗歌是一种知识,培养心灵博士后研究生三个,往来有白丁无数。最后,诗人用意象预示我们,羊城牧羊安天下,不赔夫人不折兵。一辈子学习写作,不说什么成就,最起码一生平安,也就足矣。看出诗人的处世低调,作诗高调。难能可贵。诗歌《夜晚》,我们知道意象就是寓意之象,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夜晚这个物象,在诗人眼里,就是安静的地方,不管什么地方,都应该是安宁身心,也是一个人,发发呆的地方,这样地方多好。通过诗人的情思,我们具体看见了这个夜晚是什么样子的,也告诉我们走进了夜晚,一切都安宁了,平静了。

西阔的诗

人间情色,只不过是春天的马蹄

唯有月色下的白鹿,才能窥破这人间情色

这静夜的花朵,正从一条河中端坐

绸质的光芒唤醒,身体内的马匹

今夜,我将先你一步抵达

深夜中的梦境,亲手采摘

露珠下的花朵,你只管收下

别问,一些话

能不说尽量不说,尽管胸口

已埋下,由远及近的

马蹄声声。

在人间,有一首诗

"总有一天会水落石出",深夜取水的人

望着满天繁星,"这个水做的女人"

就是我,想要的

安宁。想到月色时

火焰正从海底喷涌,一朵花路过人间

途经了一只,离群的小鹿

泗水湖畔,它正把一首诗

带回人间。

:

西阔,80后。

孙明亮读诗:

诗是一种话语权。存在的理想形式:诗意栖居。因此,可以说,它是文明或人性的追求,是生命自洽的首选存在方式,是自由自在本身,是道。而在中国古代,以诗言志,更是文人之间互相唱和酬答、表露心迹志趣,抒发个人情感的最高雅形式,“不学诗,无以言”。在现代,虽然诗歌作为文艺作品,已经不那么受


转载请注明:http://www.gdnyy.com/wadzz/123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