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校说
曾几何时,教师节成了学校里让老师们又爱又怕的日子,正如有人戏言,教师节变成了“教育教师节”,每到这时候,教师免不了要受教育、受批评,被各种扭曲、放大的负面事件闹心着。
也因此,今年的教师节,我们看到了一系列值得欣喜的新现象,教育部公布了许多与教师利益相关的新政,各地的教师荣誉制度陆续出台和实施。
而最值得叫好的,还是今天校校想说的这件事:
今天,一部由乡村教师支月英的真实事迹改编来的影片在各大院线上映,影片中,支月英老师为我们展现了另一种生活状态,没有功名利禄、没有金钱博弈,有的只是满腔的教育热情与理想。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毛尖在影评中提到:一个民族的童年能有多长,就看这个国家的支月英有多少。
是的,这是一件好事。在教师过节的日子,通过这样一部正能量的教师影视作品,树立教师在全社会的良好形象,这才是真正的尊师重教。作为群体的教师,理应得到尊重。一个不尊重教师的民族,教育不会有希望!
不多说,一起走进这部影片,走近真实的支月英老师。
《一生只为一事来》电影海报
看《一生只为一事来》的时候,竟然掉了眼泪。我自己也有点意外,半辈子电影看下来,我早就是一个心肠冷酷的专业观众。类似《唐山大地震》《山楂树之恋》这种,电影内外,全中国大概流了有五吨眼泪,我也就是听别人哭哭。
而《一生只为一事来》这样的电影,老实说,也不是我的菜。因为我不喜欢煽情,不喜欢励志主题,而要在影像的意义上去挑剔这部电影,更太容易。比如,整部电影的年代感单薄,年代符号也简易,剧情设置和起承转合是基本套路,主要演员的声口和表情也相当城市。但是,我几乎是轻易地被这个题材拿住,因为,这些年的中国教师太缺乏影像表现。
自《阳光灿烂的日子》后,中国教师的形象基本就被冯小刚给遮蔽了。虽然,冯小刚演的这个胡老师绝对是他个人表演史上的最佳,形神兼备地表现了教师行业的难堪开端,之后的教师影像,基本就在胡老师的光圈里摇摆,传达一种温和的无能,色厉且内荏,以及猥琐的体面。
而这些年,影像中的教师或者成了“疯狂老师”“麻辣老师”,或者就成了“恐怖老师”“人偶老师”。我们几乎忘记了,少年时代,我们遇到的老师曾经多么亲切,他们曾经就是我们的左邻右舍,我们的父亲母亲。这就是电影《一生只为一事来》的意义,编导用相当朴素的镜头带我们回到过去,重新把我们童年时代的老师还给我们。
电影开头恰好是我们20世纪70年代初出生的人上小学的年代,背着行李的支月英从城市来到大山,我想到了我自己的小学语文老师金感芳。她在和支月英一模一样的年纪成了我们的班主任,而少年时代的喜欢,常常就用恶作剧的方式表达,虽然我们没有像电影中的小男主一样给老师吃巴豆来逼她离开,但我们也把自己最喜欢的老师气得眼睛出血。
老师眼睛出血住院,跟电影中的孩子一样,大家突然意识到了老师的珍贵。我们把两分五分零用钱拼凑一起,给老师买了四个鸡蛋,一路像捧医院。医院不让我们一群人进去,我们就爬墙,跌碎了两个鸡蛋,当时的心痛到现在还历历鲜明。
看《一生只为一事来》的时候,因此就一直交织着我们自己的记忆,到后来,你就完全不觉得它是一部电影,虽然有那么一个时刻,比如支老师和学生如意一起睡在黑暗的学校宿舍时,电影给了一盆紫色花两秒钟的镜头,当时我想到了《晚春》中被原节子凝视过的花瓶,导演可能并不知道或记得小津有过这样一个镜头,但是,《一生只为一事来》中三次出现的花镜头,让人觉得,在电影的意义上,最朴素的表达就是最高级表达。
《一生只为一事来》剧照
当然,《一生》还远没有那么高级,编导的手法几乎老梗,支老师的每一次困难,都表现为跌倒和爬起,矛盾和矛盾的解决,也都是桥段。好在,江西大山里的风景是朴素的,千年月色是朴素的,溪水是朴素的,导演也难得地没有把这部电影做成江西风光片,朴素的天地,才酿造真正的日子。也是在那样的岁月里,我们和老师一起经历风霜,共同成长。
电影结尾,有一个很不起眼的细节,成了大老板的小男主把过去同学召集一起坐在教室里,给支老师一个意外。日子过得最辛苦的如意,一直辗转各个工地谋生,带了老师写给她的一叠信来,说,老师,这辈子能遇到你,就一点都不遗憾了。这个演员不漂亮,但是特别情真意切。想起我们小学三十年聚会,每个同学,看见过去的老师都哭成一团。
因此,《一生只为一事来》最好的地方就是,全片没有去表现支月英的学生多么有成就,也没有去强力表现支月英的付出多么感天动地。这部电影终极要讲的是,所谓教师,就是那个在几十年岁月里,种树成林的人。对一个民族的情感呵护,才是教师最深沉的付出。
黑泽明的《袅袅夕阳情》里,老师和过去学生聚会,大家各自耍宝,看上去情商不太高的学生表演报站名,他一直站在那里报,特别呆萌的样子,时间久了,就有一种感动,最好的师生关系就是这样的吧,面对老师,每个人都重新获得回到童年的能力。而一个民族的童年能有多长,就看这个国家的支月英有多少。
----------提到支月英,很多人都不陌生:一位来自省城的女教师,从19岁开始工作在远离家乡的山村教学点,一干就是几十年,她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从“支姐姐”到“支妈妈”,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
她努力创新教学方法,总结出适合乡村教学点的动静搭配教学法。她关爱孩子,资助贫困生,不让一个孩子辍学。她走得最多的是崎岖山路,想得最多的是如何教好深山里的孩子。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江西省"龚全珍式好干部"、江西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如今已年届退休,但她仍愿意留在山村教书,只因山里太缺教师。对于她,再多的荣誉和褒奖都不为过!面对荣誉,支月英很平静,获奖后第一时间回到大山里,她最想念的是山里的孩子们。短暂的荣耀之外,是漫长而辛苦的守望。
在“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当晚,中国江西网记者戴炜亚曾独家采访了支月英老师,她脱口而出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想孩子们了,我好想赶快回去看到他们。”
在教师节来临之际,校长会翻出了这篇报道,不仅仅是感动于支月英老师充满教育理想的一生,更希望为如今人心浮躁的社会带来一股清凉。教师除了是一种谋生工作外,更像是一项公益事业,选择意味着担当、热爱与无悔,对于像支月英老师这样无数平凡的、默默付出的乡村教师,我们应该给予多一些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