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温度高、湿度大、紫外线强,很容易导致两种类型的皮肤病——热性皮肤病和光线性皮肤病。
一热性皮肤病
因为天气的炎热所引起的皮肤病又主要分为两种,即痱子和夏季皮炎。
01
痱子
儿童多见。由于气温高、湿度大,出汗多而不易蒸发,汗液使角质层浸渍,使得汗腺导管闭塞,导管内汗液潴留导致内压增高而发生破裂,溢出的汗液渗入周围组织,进而刺激周围组织,于汗孔处出现的丘疹,丘疱疹和小脓疱。
简而言之就是,出汗多导致汗孔堵住了,进而引发的出疹。
临床上根据皮损表现不同分为白痱、红痱和脓痱。
白痱:又称晶体粟粒疹,由于汗液溢出部位较表浅(角质层内或角质层下),故表现为针尖至针头大小的浅表性水疱,壁薄,清亮,无红晕。一般没有自觉症状。
红痱:又称红色粟粒疹,由于部位较深,表现为成批出现圆而尖的密集性的丘疹或丘疱疹,周围红晕,自觉有烧灼,刺痛和瘙痒。
脓痱:又称脓疱样粟粒疹,表现在痱子上出现的小脓疱,为无菌性或非致病性球菌。
治疗:
(1)一般治疗:加强室内通风散热,使周围环境不潮湿,温度不过高;衣物宽松;避免骚抓加重感染;保持皮肤干燥。
(2)药物治疗:痱子粉外扑,炉甘石洗剂。
02
夏季皮炎
同样是由于气候炎热,温度、湿度过高,加之灰尘等刺激所引起的。
成人多见。多对称发生于躯干、四肢,小腿伸侧多见,表现为大片鲜红色斑的基础上出现针尖至粟米大小丘疹、丘疱疹,剧烈瘙痒。抓后出现抓痕、血痂,久之皮肤粗糙、增厚,本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天气转凉后可自觉消退。
治疗:
(1)一般治疗:同痱子。
(2)炉甘石洗剂或者糖皮质激素外用。
二光线性皮肤病
想要了解光线对皮肤病的损害的原因,就必须从他的机制说起。
根据波长我们把日光分为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而引起皮肤病的主要是紫外线(UV),紫外线又分为短波紫外线(UVC)、中波紫外线(UVB)和长波紫外线(UVA)。其中UVC全部被臭氧层吸收,不能到达地球表面,故UVA、UVB是引起日光性皮肤病的主要光谱。
根据作用机制分为光毒性反应和光超敏反应:
_光毒性反应
光超敏反应
发病人群
任何个体
光过敏体制
潜伏期
无
有
皮损形态
日晒伤症状
多形性,较复杂
病程
发病急病程短
病程长,反复
代表疾病
日晒伤
多形性日光疹
01
日晒伤
又称日光性皮炎,是正常皮肤过度接受UVB后产生的一种急性炎症反应。本病与高强度的光线照射有关。
本病主要由UVB所引起光毒性反应,机制是紫外线照射后,导致真皮内释放大量炎症介质所引起的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
主要临床表现为曝光处皮肤出现境界清楚的红斑,鲜红色,严重者可出现水疱、破裂、糜烂。随后皮肤颜色变暗、脱屑、色素沉着。自觉烧灼刺痛感,轻者可自愈,严重者可引起全身症状,甚至休克。
本病以预防为主,避免暴晒,户外活动用遮光剂,避免晒伤。
治疗:轻者用抗组胺药,重者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口服。外用炉甘石洗剂,严重者冷敷以及外用糖皮质激素霜剂。
02
多形性日光疹
是一种特发性、反复发作的、以多形性皮损为特征的光感性皮肤病。
多形性日光疹与日晒伤不同,前者主要是一种由日光所引起的光超敏反应,光敏体制的人常出现,UVA、UVB和可见光均可诱发,此外与遗传、内分泌、代谢和免疫学变化有关,机制复杂,病情较顽固。
皮损程多形性,如红斑、斑丘疹、丘疱疹、水疱、斑块或苔藓化。主要发生于胸前“V”区、前臂伸侧和手背、面部等。女性多见,皮肤白皙者易发。但患者皮疹形态比较单一,常以某一型为主。
有明显的季节性,反复发作,迁延数月甚至数年不愈。
治疗:
(1)一般治疗:避免强烈的光照,外用遮光剂。
(2)药物治疗: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为主,也可用他克莫司。口服羟氯喹,烟酰胺,沙利度胺。严重者可用免疫抑制或小剂量糖皮质激素。
最后,对于夏季的热性和光线性皮肤病,重点在于预防,天气炎热少外出,防晒措施不可少。
参考文献:
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第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科普内容不能代替医生诊治意见,仅供参考
医师简介
邱兴,从事皮肤科临床工作十余年,曾医院、医院研习皮肤病多年。主张中西医结合,辩证施治,尤其擅长中西医结合免疫疗法在皮肤科的应用。擅长领域:各类型的皮肤病,尤其是对痤疮(青春痘)、脱发、毛囊炎、湿疹、荨麻疹、皮肤癣、银屑病、螨虫性皮炎、皮肤过敏、皮肤瘙痒、痤疮粉刺、斑秃脱发、牛皮癣、手足癣、灰指甲、脓疱疮、汗疱疹、扁平疣、酒渣鼻、鸡眼、雀斑、脱毛、脚气、狐臭、腋臭、疥疮、水痘、疤痕、鱼鳞病、色素痣、黄褐斑、硬皮病、口唇疱疹、尖锐湿疣、皮肤肿瘤、婴儿尿布疹、化脓菌感染等皮肤病诊疗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预约挂号审核医师:邱兴
文章编辑:皮肤病信息科
点击“阅读原文”申请皮肤病治疗援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