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发性口腔黏膜溃疡俗称“口疮”、“口疡”、“口疳”,是口腔黏膜病中最常见的多发病,其患病率可高达20%,溃疡可发生在口腔粘膜任何部位,溃疡面大小可从粟米至黄豆大小、成圆形或椭圆形,溃疡面为凹、周围充血,基底有黄色渗出物覆盖,有明显灼热、疼痛,症状甚者寝食难安,痛苦不堪,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身体素质和抗病能力,目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浙二名医馆主任医师、胡庆余堂坐诊专家詹小萍主任一直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口腔科疾病研究,她说在从事临床工作近四十年工作中,接触到很多口腔黏膜病如口腔粘膜溃疡、扁平苔藓、唇炎、灼口综合征,特别是近几年,口腔粘膜病占门诊的三分之一,有时竟一半以上。中医治疗口腔粘膜病有疗效好,不易复发的特点。
病因分析
复发性口腔黏膜溃疡病因较为复杂。从西医方面看与免疫、遗传、内分泌、环境、消化系统疾病、感染微生物及微循环障碍有关;从中医角度分析有外感六淫以风、湿、火为主,过度的恼怒、悲伤、思虑、忧郁、惊恐,以及饮食不节,过食辛甘肥厚等原因都可以引起脏腑功能失调、阴阳失衡、气血紊乱而致溃疡的发生。
中医辩证以脾胃虚寒、湿浊内困;脾肾阳虚、虚阳上浮;心肝郁热、化火上炎证型多见,临床并非均为典型,往往呈现虚实夹杂,寒热错杂,较为复杂,而个体又存在差异,故治疗需全面着眼,具体着手,从患者出发,既要注意患者禀赋素质,又要看到患者局部病损,以及生活习惯和生活环境、饮食起居等因素,相互结合,综合考虑。
詹小萍主任提醒,对患者的治疗应该全方位着手,复发性口腔黏膜溃疡患者应注意精神的调摄,避免过度的精神紧张、焦虑,学会放松自己,保持心情舒畅,积极乐观面对疾病;其次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休息,少熬夜,避免过度疲劳,加强身体锻炼;在溃疡发作期不吃发物如:虾、蟹、黄鱼、羊肉、狗肉、牛肉、鹅肉、鸡肉等,忌食辛辣、烟、酒,少吃干炒、油炸、熏烤食品,多吃新鲜水果蔬菜,饮食宜清淡,补充足量复合维生素B和维生素C;还要注意口腔卫生,吃东西后及时漱口,保持口腔卫生,积极治疗口腔内牙体病、牙周病。通过注意平日里的生活习惯,配合药物治疗,其实复发性口腔黏膜溃疡并没有那么可怕。
案例分析
1、徐姓患者,男性,37岁,于年5月6日就诊,个体劳动者。口腔溃疡反复发作6年,加重一年。患者小时候家庭条件困难,发育时营养跟不上,长大后从事个体劳动,重物自己搬运,生意不好做,精神压力大,6年前出现口腔溃疡,开始能自愈,近一年来口腔溃疡发作频繁,整个口腔任何部位都可发,大小不等,局部灼热,疼痛甚时影响工作和生活,去西医就诊,用药后溃疡能愈合,不久又发,无奈来中医治疗。就诊时患者诉,口腔溃疡发作频繁,灼热疼痛厉害,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尤甚,精神疲惫,容易劳累,形寒怕冷,下肢尤甚,大便溏烂,证见面色灰滞萎黄,神情倦怠,舌偏红胖嫩有齿痕舌面腹、右颊、下唇各有一颗溃疡,大小不等,基底有黄色渗出物覆盖,周围充血,苔稍厚腻,脉浮虚,证属:脾肾阳虚,虚阳上浮,湿浊内困,郁而化热成毒,治拟:温补脾肾,引火归原,化湿解毒,用潜阳丹加减,用生地24克,茯苓15克,紫花地丁12克,炙龟板24克(先煎),附子6克(先煎15分钟),甘草6克,砂仁15克(后下),熟地12克,炒蜂房6克,升麻6克,牛膝15克,七叶一枝花6克,花龙骨24克(先煎),黄芪9克,乳香6克,没药6克,山药15克,炒白术12克。7剂内服,外用蒲黄粉。上方加减治疗3个月全愈,至今未发。
2、郁姓患者。男性,53岁,于年3月10日就诊,个体劳动者。口腔溃疡反复发作8年,加重1年。患者从事个体劳动,平素性格急躁,易发脾气,喜食海鲜水产、牛、羊肉等高蛋白食物,量也大,不喜蔬菜,且饮酒。溃疡始发时不多,能自然愈合,近1年来溃疡发作频繁且多,此起彼伏,好发舌尖及两侧,发作时灼热疼痛难忍,就诊见烦躁易怒,诉大便干结,舌红起芒刺尖及两侧多处小溃疡表面敷有黄色渗出物,苔薄白中微厚偏黄,脉弦硬郁滞,证属:心肝郁热、化火上炎、腑气不通,治拟:清心舒肝,泻火通腑。淡竹叶15克,生地30克,木通6克,甘草6克,薄荷6克(后下),生栀子15克,淡豆豉24克,连翘12克,黄芩12克,赤芍15克,生代赭石24克(先煎),旋复花15克(包煎),丹参24克,当归9克,苦参9克,大血藤24克,火麻仁15克。病情加减用药半年而愈,其间因情绪波动、饮食不节而复发,均以上方加减而愈。
温馨提醒
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都有差异,以上处方仅供参考,请根据自己的病情在医生的指导下开方,切勿自行盲目抓药服用。
詹小萍
主任医师
毕业后在浙医二院中医科工作。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中医教学、科研近四十年。一直致力于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口腔科疾病的研究,善于吸收前人的经验,博采众长,临床上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重视脉诊的运用,中西医功底深厚,对病人高度负责,与人沟通有换位思考的理念,浙医二院名医舘名医。擅长治疗疑难杂症、肿瘤,老年病、口腔黏膜病。
坐诊时间:
三门诊:周二上午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