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慧苑坑里,有眼镜蛇。
据麻花认识的茶农姐姐介绍,她这么多年采茶下来,就遇到过好几回蛇。
当蛇趴在树干上,一动不动时,要不是仔细看,根本分辨不出。
采茶工在采茶时,刚把梯子靠上百年的水仙老丛枝干,蛇就从枝梢上的一扭一扭,快速爬下来了。
头部扁扁的眼镜蛇,两侧有着蜻蜓一样的复眼,再加上周身的鳞片,黑亮黑亮的。
一边吐着猩红的信子,当作示威,让人给它让道。
然后,一转眼间,就消失不见了踪迹。
当时,麻花和村姑陈听到这段时,心里感觉毛毛的。
最怕蛇的村姑陈,更是像听到段骇人的恐怖故事,连连让茶农不要再往下提。
而麻花向那位茶农姐姐问:“那你们采茶的时候怎么办,不怕蛇吗?”
那位茶农大姐听了后,轻描淡写的说:
“蛇可以守财,我们家的百年老丛茶树,就是眼镜蛇给守着哩。”
“蛇是瑞兽,对我们从小生活在这儿的人来说,根本不会怕。”
原来如此!
《2》
麻花和村姑陈,去过很多次的武夷山。
到过那么多的山场,近距离与蛇打过照面,只有在上回去到的悟源涧。
那天傍晚,翻过了马头岩的道观,从一旁的小路走去悟源涧。
过了摩崖石刻后,天色已经暗了,村姑陈刚好就在一旁的肉桂茶树上,看到了条银白色的蛇。
吓得她大惊失色,尖叫连连。
想来,武夷山三坑两涧里,生态环境保护到位,生物多样性齐全。
蛇在其中出没,并不稀奇。
再加上,像慧苑坑、悟源涧这类,溪流潺潺,日光温和,空气湿润的地方,蛇最喜欢定居。
除了蛇以外,这样的环境,同样是青苔、黑藓、大灰藓等苔藓类植物的乐园。
行走在景区的山场里,随意一块岩石块,上面就能附生不少青苔。
而茶园一旁的盆栽式垒石,更是被苔藓植物占据,看不清它的真面目。
而慧苑坑,它就是个盆地地形,坑内终年弥漫着水汽,空气湿度大。
喜湿的茶树,生长在此处,享受着这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一代接一代,茁壮生长。
在慧苑坑内,那些栉风沐雨,生长了多年的老丛水仙茶树,树干以及垂下来的枝条,更是附着了多种苔藓。
茂密的苔藓,一络一络的垂下来,像是老仙翁的胡须那般。
从前,村姑陈曾经养过一小盆青苔,早晚喷水,静心照料,但后面还是枯黄死去了。
所以,当看到正岩山场里,随处可见青苔遍地,还长得分外葱郁时,心里别提多羡慕了。
《3》
无数年来,慧苑坑里的老丛水仙,就是这样和谐的共生着。
茶树、苔藓、蕨类、蛇虫、杂花乱草……共同组成了和谐的生态圈。
话说回来,到最终,慧苑老丛水仙里面,会出现苔藓味吗?
现在的麻花,对此不认同。
当下,有不少人认为,老丛水仙独有的丛香,就是种类似苔藓的味道。
对此,麻花特意咨询了位,做茶资深的慧苑坑茶农。
按那位茶农的回复:老丛水仙的丛香,根本就不是苔藓味!
除非,在采茶的时候,太粗心,连带着把青苔一同采下来了。
等到后面做茶的时候,连带着茶叶,一同把这些青苔晾干、烘干。
最后面,再把茶和苔藓,揉成一块,一起下焙笼焙火,到后面才会出来所谓的苔藓味。
可这样做出来的茶,实际上很脏很脏,工艺根本不过关。
聊到最后,那位慧苑坑的坑主,打包票的向我们肯定。
慧苑坑出来的老丛水仙,丛香根本不是苔藓味!
也是,回过头来,仔细想一想,苔藓是什么味道?
这让人摸不着头脑,大多数的苔藓植物本身,是没有味道的。
而凑近一丛茂密的苔藓嗅闻,通常能闻到的是潮湿阴冷的土腥味、泥腥味。
这股类似泥土腥味的苔藓味,其实与优质的岩茶,格调完全不搭!
《4》
那到底,什么样的岩茶,会容易出现土腥味?
答案是山场不好的茶,洲茶,或者是外山茶。
提到这,部分茶友可能不大相信。
为什么岩茶里面,好处全让正岩茶占了。
而剩下的黑锅,香气不好,汤感不佳,就得全让外山茶来背呢?
这不急,麻花还真没冤枉这些外山茶和洲茶。
一切,还得从茶树生长环境的温光水气土说起。
这五点生长要素,对岩茶品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其中,排除前四点因素,单单对比土壤情况,正岩山场的土质结构,就和洲茶,甚至于外山茶,有着明显不同。
在武夷山景区内的山场,茶园土壤的成土母岩,绝大部分为火山砾岩、红砂岩、以及页岩组成。
土质疏松,排水透气性特别好,生长其中的茶树,根系无须担心沤坏。
与此同时,正岩山场的土壤,有机物和微量元素含量丰富。
适宜的土壤,造就武夷岩茶的优良内质。
对比起来,洲茶、外山茶的土壤结构,不论从酸碱度、透气排水程度、以及养分含量来说,都不及正岩山场。
甚至于,部分外山茶,直接就把茶树种在泥巴地里。
原本,在岩茶还没有畅销前,这些泥巴地里还在种着水稻。
等到近十几年来,岩茶市场火热后,改种为水仙、肉桂等经济收益好的茶树。
在驱车通往武夷山的路上,沿道两旁,就是这样,一片又一片,直接种在泥巴地的茶树。
想必,这样土壤透气性不好的茶园,里面种出来的茶,多多少少,都会带着土腥味吧。
而这类的土腥味,恰恰巧,被少部分茶友,误认为是老丛水仙的丛香。
《5》
慧苑老丛水仙的丛香,正确的,其实是木质香。
本身,小乔木的水仙,它能长到很高很大,并且寿命还很长。
这点,身为灌木的肉桂,并不能比。
身为乔木的水仙,本身还具有一个特性,就是茶树长得越老,纤维就越粗壮,叶片更大。
当年在去慧苑坑时,用自己的手比了比,那株百年老丛水仙茶树的叶片,和麻花的手掌,一般大。
经过制茶后,对比起其他岩茶,老丛水仙的条索,要比大部分的岩茶,来得更粗壮,更长。
这些,还都是外在的,次要的。
更为主要的是,老丛水仙的树龄越长,不仅纤维更加粗壮,连带着汤水里的醇厚感更充足,木质味也就更加明显。
细细喝一杯老丛水仙的茶汤,小口的抿入一口茶汤,木质香就在嘴巴里迸发出来。
像是嘴里含了一块上好的沉香木,丝丝缕缕的木质香不断散发。
这股木质香,仿若是置身在老松之下,清风徐徐生,嘴巴里溢满了清凉感。
原本,水仙的品种特征,是高雅清新的兰花香。
而经过多年修炼,达到老丛段位的水仙,品种气息是木质香+花香。
沉郁的丛香、木质香,再加上清丽脱俗的花香,成为了老丛水仙的代表绝唱!
《6》
最后,麻花来分享一个拉仇恨的点,当作结尾。
八月末,麻花和村姑陈上了趟武夷山。
那位之前合作许久的慧苑坑坑主,奢侈的拿出两泡老丛水仙招待我们。
按照市场定价,单单是这两泡茶,定价不菲。
虽说,当时这两泡水仙,还差了一点火候,需要再炖火。
但,初露头角的魅力,已是不俗。
一泡花香突出,另一泡丛香、木质香凸显。
并且,无一例外,按照他们家的做茶特点,两泡茶汤水都分外的醇厚,不分轩轾。
喝了茶后,那位中年男性坑主,笑着问我们,喜欢哪一款。
麻花心里的答案,自然是两款都爱。
而那位坑主,却更得意那款,花香清芬雅致的。
于是,忙追问原因。
他淡淡的回答,“水仙本来就是要出花香的,只有新手才会要求老丛水仙,有浓郁的丛香。”
这段位,够高!
家里有茶,就是任性!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