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1月0日,我第四次前往南极。
与之前三次做分项领队不同的是,这次我的身份是极之美中方探险队队长。我需要和我的团队一起,带领62名来自世界各地的旅行者,一起完成独一无二飞南极包船旅行的大任。
加入极地旅行行业已是第五个年头了。很多人会很好奇,一个女生怎么会走上极地探险这条相对来说比较冒险也比较辛苦的道路。对我来说,从事这份职业有种冥冥之中早已确定的感觉。
我毕业于中科院寒旱所,研究青藏高原地区冰川变化。但那个时候我并不知道南北极已可以进行探险旅行。毕业之后立志将个人兴趣与所学专业相结合,在老师的推荐下就来到了现在的工作单位-中国第一家专门从事南北极探险的旅行机构,极之美,并且一做就是5年。
极地探险旅行行业确实比较辛苦,但是我却如鱼得水。五年的时间已经让我成为一名极地旅行圈儿的“老人儿”:我曾多次深度参与加拿大北极熊、北极点、加拉帕戈斯群岛、南极半岛等多个探险目的地的执行和领队工作。所以本次南极带队的任务,对我来说难度不算太大。
但另一方面,这次旅行时间卡在年底工作交接的忙碌期,出发前的准备工作非常多,又正值一年一度南极旅行旺季,需要各方面都做好协调。所以出发之前,整个人的状态都是紧绷的。
11月0日机场出发,团队小伙伴来送行(左三是我)
旅行途中拍摄的圣地亚哥地貌
12月4日,翻译讲解南极企鹅分布
但让我自己都非常感动的是,当我到达南极长城站、当我穿越自己心心念念的勒梅尔水道、当所有关于南极、关于冰川、关于企鹅的景象出现在我眼前、当亿万年的冰川穿越城市的高楼大厦出现在我眼前...那种自然的力量带来的震撼感,依然会让我热泪盈眶。
12月4日,西尔瓦湾巡游中拍摄
当我身处南极,我会感到之前所有准备,所有工作的疲惫,所有旅途的考验,全部值得。
12月4日,西尔瓦湾,我们所处的地理坐标
12月4日,西尔瓦湾,我们在这
和之前三次行程略有不同的是,在这次接近11天的行程中,我带上了华为Mate20X,帮我记录着本次作为中方南极探险总领队的工作日常,及我在南极的每一个美好瞬间。
12月5日
12月5日
第四次南极之旅,感动和惊艳瞬间万平方公里的南极大陆上覆盖着平均厚达多米厚的巨大冰盖,整个南极地区仅2%的地方适合动植物生存,所以南极有“白色沙漠“之称。南极太大了,有太多的地方没有亲临抵达,所以我珍惜每一次到达南极的机会,而南极从未让我失望过。
年12月5日,人生中第一次成功穿越勒梅尔水道。勒梅尔水道是南极的“长江三峡”,神奇、壮美,但是又狭窄、两岸山峰险峻、浮冰密集,只有冰级够大和载客量够多的探险船才能进入。
我们的OceanNova号在狭缝中缓缓驶过,晶莹剔透的幽兰色冰块、慵懒睡觉的海豹,和三三两两跳水嬉戏的企鹅。船在水中走,人在画中行。眼前就是一幅幅现实版的水墨画,美得让人窒息,船开得很慢,大家好像忘记了南极的风。
我清晰得记得上一次来南极的经历,我当时乘坐的船只就曾试图到达勒梅尔水道,但在入口等待了5个小时之后,我们失败了。从那以后,勒梅尔水道就一直萦绕在我脑海里。
勒梅尔水道
所以当这次我真的亲身抵达勒梅尔水道的时候,我激动到不能自已,为自己录了很多视频留作纪念。
对我来说,南极作为距离中国最远的一处探险旅行目的地,他就像一位智慧的长者,而且宽容有耐心,等待你去一点一点地了解他。但同时,南极也很脆弱,需要我们的呵护。
在这次的南极旅行中,我也看到了南极的“另一面”。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两极地区是地球上对温度上升响应最快也最明显的地方。
因为气温逐年上升,曾经的白色大陆开始变得有“颜色”——石头上生长出黄色或绿色的苔藓,还看到企鹅身上出现寄生虫、海洋里漂浮有垃圾......这些不和谐的画面,也随同南极的壮美一起冲击着我。
所有这些肉眼可见或不可见的变化,都让我对南极更加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