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皮肤被称为第三脑
皮肤是人体最重要的最大血液净化器官之一,具有分泌、调节、吸收、保护等等功能和作用。
现在医学研究发现,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所以被称为皮脑。即皮脑对外界环境的一切感觉,都直接与人体的运动、呼吸、消化、循环、泌尿、生殖、神经、内分泌、感觉器官等九大系统有密切的联系。
皮脑是人体的天然抗病“魔罩”,是抵御外邪内侵的第一道防线。
皮脑的神经系统具有神奇的应激效应,可谓之万病之克星。具有止痛、止血、预防感染、加快伤口肌肉和皮肤愈合等功效,其神奇的治疗和保健范围极为的广泛。
二、皮肤的功能和作用
1、呼吸器
很多人曾经有过用保鲜膜减肥的经历,当保鲜膜裹住身体一段时间后,感觉如何呢?相信大部分人都会感觉胸口很闷,其实这是皮肤呼吸作用受阻的结果。
一直以来,人们都以为人是用口腔呼吸的,但事实上,皮肤也有呼吸的作用,虽然皮肤的呼吸程度比较轻微,呼吸量仅是肺呼吸量的5‰,但它却确实存在着。
2、体温调节器
健康人的身体会保持一定的温度,这就是皮肤的作用。皮肤是一个奇怪的物质,它能透气,却不易传热。当外界的气温产生变化时,皮肤首先做出感应,进而调节血液循环和发汗,保证体温的恒定。
3、感应器
皮肤还是身体的感应器,在它的层面中布满了无数知觉神经。这些知觉神经敏感而富于感受,能迅速感受到来自体外,包括冷、热、触、痛、压、觉等各种刺激。当知觉神经感受到这些刺激后,就会传送给大脑,大脑会迅速察觉危险,进而发出命令,指挥身体各器官远离危险。
4、吸收器
皮肤具有良好的吸收作用,但它的吸收作用并不如想像的那么简单。因为它是带有“过滤网”的吸收器,只有那些经过处理的特殊分子,才能穿过皮肤的透气孔,达到皮肤的深层,从而促进皮肤的吸收,化妆品就是利用这种特性制成的。
5、分泌排泄作用
人体具有两套排泄系统,一套是主要的排泄系统,即肾脏排泄系统;另外一套就是我们的皮肤了。它通过分泌汗水和皮脂,来带走体内多余的尿素、氨、脂肪、碘、溴、砷、汞等物质,辅助肾脏的排泄功能。
6、保护作用
保护是皮肤最基础的作用,因为它覆盖着身体的各个角落,保护着内脏和身体的其他器官。同时,皮肤带有些许油脂的角质层,还具有防止细菌侵入、细菌繁殖的作用。对于光线或紫外线,皮肤也有折射作用,以防止它对更深一层皮肤的伤害。因此,人们也说“皮肤是身体的第一道防线”。
三、皮肤与心理
医学专家历来认为,皮肤与心理情绪密切相关。触摸或接触皮肤可以引起惊讶、愉快或性感等不同的情绪反应。经常抚摸婴儿,使婴儿得到爱抚,有利于建立母婴依恋关系,促进婴儿心身发育。不同的情绪状态也可体现在皮肤上,如害羞时颜面发红,惊恐时脸色发白,情绪紧张和焦虑时手脚多汗。
很早就有人提出,皮肤是情绪和心理的表现器官。情绪上无法解决的矛盾可引起皮肤瘙痒、皮疹或脱发等,而皮肤上较小的异常又可引起较大的情绪波动或焦虑反应。动物实验中观察到,当实验程序发生改变(如变换已形成条件反射的刺激信号)时。实验进程受挫,引起动物神经过程冲突,可见动物出现频繁抓搔皮肤的动作。
某些皮肤疾病,其发生、发展和转归,常与某些心理社会因素或自身情绪状态有关。曾有皮肤科医生统计,在二战期间被关在纳粹集中营内的名幸存者27%患有心身性皮肤病(也称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而对照组中仅10%患同样的皮肤病。在皮肤疾病与精神障碍共病的研究中发现,5%的皮肤病患者同时符合某种精神障碍的诊断,其中主要为抑郁或焦虑障碍。
以下简要介绍几种常见皮肤病的心理情绪相关问题。
1、瘙痒症
瘙痒症是一种只有皮肤瘙痒而无原发损害的皮肤疾病,引起的原因很多,除环境、气候、饮食、药物、躯体疾病等因素之外,心理因素是较常见的原因之一。现实生活中有看到别人瘙痒自己也感到瘙痒的事例,也有处于紧张状态、胆怯或容易激动的人常诉说皮肤有瘙痒或烧灼感的情况,而心理情绪调节良好的人则很少有这种感受。此外,还发现瘙痒症患者倾向于神经质般的讲究整洁,他们的对外言谈举止往往受到抑制。
精神创伤(如被压抑的愤怒、焦虑)可以降低痒感的阈值,近期的应激性生活事件可增强对瘙痒的感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们遭遇人际冲突、未被宣泄的愤怒或焦虑体验时,常常会不自觉地搔抓或摩擦皮肤,这被认为是心理受挫的替代需求或预示对自身的谴责或施暴。另有研究发现,瘙痒的严重程度与情绪抑郁明显相关,可能通过在抑郁状态下体内某些神经递质的改变而增强对瘙痒的感知。
老年人在冬季夜间解衣卧床时便开始瘙痒,其他时间则不明显,与其注意力集中、抚摸皮肤有关。有时瘙痒成为一种习惯使瘙痒症状不断保持和强化,渐由间断变成持续。
2、神经性皮炎
神经性皮炎多以神经精神因素为诱发条件、以瘙痒和皮肤苔藓化为特征的慢性皮肤病。本症确切病因不明,但很早就认为精神紧张与情绪变化对本病的影响最为明显。临床调查发现,本病患者80%以上在发病前1年内往往有不同程度的令人烦恼的生活事件,如家庭成员矛盾、经济问题、工作学习重压等。心理应激所引起的紧张状态及其所伴随的情绪,可能通过心理、神经及免疫机制,影响肌体免疫功能导致神经性皮炎。
人格调查显示,60%以上的皮肤病患者具有脾气暴躁、固执等人格特征,而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疲劳、失眠及生活环境改变等是常见的诱发和加重因素。性格急躁情绪不稳定的人对负性生活事件应变能力差,反应敏感、强烈而持久,这就容易发生神经性皮炎。还有调查表明,在与精神障碍共病的患者中,其皮损严重程度与精神障碍的程度相一致。
3、银屑病
俗称牛皮癣,是一种以银白色癣屑性丘疹为特征的慢性皮肤病,病因尚不十分清楚。据临床调查发现,本症患者中50%具有强迫性格和失眠等情绪问题,16%具有焦虑及恐惧倾向,68%的病例中皮肤损害的发生或加剧与心理受挫有关,且与遭受挫折的严重程度呈正比关系。还有调查显示,本症患者还具有其他人格特征,包括内向、固执、抑郁、敏感、紧张性高、过于自控、缺乏自信、孤独和交往困难等,而且内向伴抑郁或内向伴固执者明显高于一般人群。
本症患病后的心理问题也往往大于皮损症状,患者感到压抑、羞涩、精神负担过重,易于产生神经症样症状形成心理障碍,久之又会加重其皮肤损害,或易于复发,或久治不愈。临床中发现,很多保持乐观向上心态的银屑病患者,其预后明显好于悲观失望者。
4、荨麻疹
荨麻疹是较常见的皮肤黏膜的变态反应,表现为暂时性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扩张和水肿症状。该病病因较为复杂,由于对某种食物、药物、花粉、寒冷或其他理化因素过敏等均可导致。除此之外,就是精神因素。特别是在许多慢性荨麻疹病例中,常会发现有精神紧张因素或人格特征的影响。有些病例在遇到急性精神刺激时病情会加重,与此时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浓度上升有关,这些病例被称为肾上腺素能性荨麻疹。还有调查发现,慢性荨麻疹病人往往不能发泄自己的不满,而发病前又常常有明显的情绪愤懑与精神紧张,这些人在性格上常表现出成熟性差或有受虐行为倾向。
曾有人做过实验:13例慢性荨麻疹病人,他们对某些植物的叶子有变态反应,接触后即引起荨麻疹,而对栗树叶却无变态反应。试验时蒙上所有人的眼睛,然后在他们一侧手臂上放上栗树叶,但告诉他们是引起变态反应的某种树叶,结果13例都出现皮肤发红、红斑或丘疹等变态反应;在另一侧手臂放上以往引起变态反应的树叶,但告诉他们是栗树叶,结果11例不出现变态反应,这提示精神心理状态对皮肤变态反应具有强烈的影响。
5、斑秃
斑秃又称圆形脱发,俗称“鬼剃头”,表现为圆形斑状脱发症状。研究表明,斑秃的发生虽与某些遗传缺陷和免疫功能异常有关,但精神情绪因素或心理社会应激在斑秃的发病或病情加剧过程中常有“扳机”作用。
曾有报道,在例斑秃患者中,23%的病例可查得在发病前有精神创伤或情绪焦虑史,另22%的病例伴有各种精神功能障碍的表现;在55例斑秃患者中;发现63%的病例伴有神经症样表现。还有研究指出,斑秃的严重程度与所遭受应激事件的大小有关,而且应激事件引起的斑秃患者易患抑郁障碍。在儿童患者中,常与父母管教过严、要求过高或过于溺爱有关。
6、痤疮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好于青春期后发生,可能同雄性激素分泌旺盛有关,但心理因素在痤疮的病情发展和转归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发现,严重病例焦虑或愤怒等情绪问题明显高于轻症患者或对照组。在愤怒情绪状态下,皮脂腺的分泌会增加2~5倍,并易形成栓,阻塞皮脂腺导管引发痤疮。心理评估显示58%的患痤疮青少年对自己的面部表现不满,并感到苦恼、自卑、惧怕社交场合,影响其职业和社会功能。这些患病后的情绪变化和心态,反过来还会加重原有病情或使病程迁延不愈。
上述这些心身性皮肤病的患者,除皮肤科的专业治疗外,更需要认识到这些疾病的发生发展均受心理情绪因素的影响(即心理病因),正确评价所遇到的应激事件,建立良好的心理防御机制和应对技巧,主动调整自身的情绪和心理状态,才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四、皮肤病催眠心理治疗
中医认为,“百病由心生”。可没有说,心理问题的疾病是不存在的,皮肤疾病的根源于负面情绪影响所致。心理和生理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心理功能失衡将影响人体机体失衡,从而导致人体的脏腑功能紊乱、气血瘀阻、经络不通、神魂颠倒、痰迷心窍等等。皮肤病同样会产生消极的心理情绪,产生烦躁、焦虑、心悸心慌、失眠等现象。
多数的皮肤病因医疗方法或不问及时治疗,逐渐发展为慢性疑难顽疾。这些看似是生理疾病,实际心理障碍呈现在躯体的表达;这是人体自我保护机制不断地发出的预警信号,告诉主人应该管理身体了。也有纯粹的生理疾病(初期),悲观消极的心理因素使疾病固化(心因),愈久难愈,这一切源于潜意识默化的结局;实质就是“自我催眠”,把自己导入到深度催眠状态所致。我们只需将其还原,再诱导回归现实正常的精神、心理平衡状态之中就好。
中医催眠通过特殊的催眠手法,在循序诱导中使患者进入催眠状态。进一步激发人体潜能,促进人体经络、神经等通道畅通,能够快捷将能量传递到大脑皮层,使大脑皮层迅速进入松弛状态。首先改善脑部血液循环,提高血液含氧量,迅速缓解脑部疲劳;并纠正紊乱的大脑中枢系统功能,形成一个优势兴奋灶;产生良性、快乐的诱导因子,对引起疾病的病理兴奋灶起到不同程度的修复和激活作用。从细胞、分子等多个水平抑制神经元的过度电兴奋,维持神经系统内环境的稳定,充分体现催眠治疗的神奇效果。
一般经过30~60天左右的催眠修炼,即会促使人进入一个心静美满、身心和谐的境界。深度的放松,激发人体潜在自我疗愈的原始本能。巨大的能量形成强烈地冲击力,在身体内激荡开来深沉久远。传递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松骨舒筋,强化循环,百脉畅通,气血调和,内外双向调控,促进心身恢复平衡、协调的状态。
随着催眠修炼的深入,人体能量场效应自然运转,自我调控统一协调运作。将会强化新陈代谢,营养供应,滋养脏腑、骨骼、肌肉、经筋群;同时让人食欲大增、心神安泰、睡眠安静、精力充沛旺盛;力量倍增、内力雄浑、周身有使不完的劲;且身轻如燕、体形健美;更使耳聪目明,记忆力增强、过目不忘,思维敏捷;皮肤光泽润洁细腻,皱纹消失;身体内散发着清幽淡雅的芳香,香气弥漫于口鼻之间;终日心旷神怡,神清气爽,质超凡脱俗,光彩照人,有脱胎换骨的奇妙回春变化!
特别提醒:
中医催眠治疗皮肤疾病,老少皆宜,自然无药、安全快捷,神奇高效,是在轻松舒畅中享受健康和快乐。
中医催眠是练出来的,实践出真知!
参加中医催眠学习,就会悟道真理!
王老师
赞赏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