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反应,也属于过敏反应。临床特点为剧烈瘙痒,皮损多形性,对称分布,急性期以丘疱疹为主,有渗出倾向,慢性期常以苔藓样改变为主,易反复发作。湿疹病因复杂,常为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内因如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精神紧张、失眠、过度疲劳、情绪变化、内分泌失调、感染、新陈代谢障碍等;外因如生活环境、气候变化、食物等均可影响湿疹的发生,外界刺激如日光、寒冷、干燥、炎热、热水烫洗以及各种动物皮毛、植物、化妆品、肥皂、人造纤维等均可诱发。季节性湿疹属于湿疹的一种,每年固定的几个月就会发病,多集中在春夏之交和秋冬之交。当前正值春夏之交,是湿疹的多发季节,临床因湿疹来诊者络绎不绝。医院马昆医生结合历代文献研究及反复临床实践认为,该病属于中医的“湿疮”、“浸淫疮”等范畴,发病主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脏腑失养,皮肤腠理不固,感受外界风、湿、热邪而发病,病久耗伤阴血,血燥生风,故缠绵不愈,反复发作。其临床表现可以概括为“瘙痒、渗出、红肿”等。以“瘙痒”为主要表现时,责之在“风”,治疗上,外风重在透邪外出,常用药有荆芥、防风、蝉蜕、浮萍、白蒺藜、苍耳子等;内风重在养血息风,常用药有当归、阿胶、鸡血藤等;“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对于瘙痒严重伴失眠烦躁的患者,还应重视安神止痒,常用药有龙骨、牡蛎、珍珠母、龙齿、磁石等。以“渗出”为主要表现时,责之在“湿”,湿疹本因总不离“湿”,除湿是治疗湿疹的根本原则,常用药有薏苡仁、土茯苓、白术等,湿邪是湿疹之本,贯穿疾病的始终,也是引起该病缠绵难愈,反反复复的根本原因,湿疹患者应避免进食生冷油腻等助湿的食物。以“红肿”为主要表现时,责之在“热”,既可以是外感热邪,也可以是湿郁化热,湿性黏腻,最易阻滞气机,郁而发热,形成湿热相兼的临床表现,治疗以清热除湿为主,常用药物有龙胆草、苍术、黄柏、黄连、苦参、白鲜皮、地肤子等,热重者加生石膏、大青叶、金银花、连翘、水牛角、生地、丹皮、赤芍、紫草、白茅根、马齿苋、玄参等。临床病情复杂,常相兼为病,但不同患者病情又各有侧重,根据不同的病情,有针对性的选方用药,个体化辨证论治,方能体现出中医治疗该病的特色和优势。
临床典型医案
患者,男,52岁,2月20日初诊。患者患有湿疹已2年余,腹部两胁肋、后背以四肢反复出现红色片状皮疹,色深红,伴瘙痒,严重时可伴渗出表现,内服抗组胺药,外用激素药、各种膏药、洗剂等,效果均不明显,皮损仍时轻时重,迁延不愈,入春以来,皮疹再次加重,伴瘙痒,口干、口苦,纳眠尚可,大小便正常。舌质红,苔黄腻,脉滑。 西医诊断:湿疹中医诊断:湿疮病(湿热证)治法:清热祛湿处方:柴胡15g炒枳壳15g赤芍20g黄柏15g炒苍术20g水牛角20g丹皮15g紫草15g白鲜皮30g苦参15g蝉蜕10g炙甘草6g患者服上方7剂中药后瘙痒明显好转,皮疹颜色变淡,范围缩小,口干口苦减轻。守上方加龙胆10g、生地30g、浮萍10g续服7剂后,诉皮疹颜色继续变淡,范围缩小,无其他不适。守上方续服2周后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