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归来那内心的喜悦与骄傲,源自我的故乡——“余姚”。
陈家花园葱郁的八愚之景,姚江书院墙角下青绿的苔藓、花园小学朗朗的读书声、街头公园嬉闹的稚子童声、魏星菜场此起彼伏的吆喝……历史的回想与记忆的段落,跨越时间和空间而来,叠合成城市在我们意识里存在过的厚重印迹,构成我们所认识的余姚,以及镌刻在余姚内心深处的花园新村。壹
明·陈家花园遗址一个世家望族的记忆与荣光几个朝代过去了,你依然能看到一个家族的历史和荣光从这座桥上呼啸而过。“光禄勋园久已无,小桥今日尚相呼。”穿过时间的花园,越过记忆的花园桥,我们走进一部陈姓世家的望族史,也踏上了花园新村这片深蕴高门家风与世家雅韵的贵重土地。
陈焕(-),号西愚,明嘉靖年间以进士官至光禄寺卿,于南城巽水门内垒石莳花,筑花园以自娱。园中八景,题名为“八愚”。花园桥、花园新村,即得名于此。
“父子六进士、兄弟三科甲。”花园里的陈氏家族,已经成为印迹于历史中的一个传奇名字,生长出陈家花园的这片土地更印刻着一个氏族的荣光,一园藏尽风流人物。
贰
清·姚江书院旧址
一代阳明学派的历史与辉煌
文献名邦,姚江人物甲天下。从远古的舜帝到四大先贤,从姚江学派到浙东学派,年建城史的余姚积淀出了东南名邑的儒学书香。据《姚江书院志略》所载,“姚江书院”,与绍兴的“蕺山派”、嵊县的“石梁派”鼎立,是明末清初浙东阳明学术的支派,明清之际传播阳明心学的主要场所。清康熙年间,姚江书院改建于南城东南隅巽水门内的角声苑,正是如今的花园新村。这片土地可堪称余姚人文高地,高扬着翰墨书香。而近日于花园新村首次出土的汉简牍类文书,更是“文献名邦”’的实证,诉说着这片贵脉的悠悠历史。叁
80年代花园新村一个时代的波澜和眷恋还记得花园门口热闹的早市吗?总是摆满了小摊,沾着露水的透骨新鲜的农家菜,讨价还价的熙攘声中弥漫着温暖的烟火气。还记得那条梧桐成荫的小路,牌坊下油飞飞的流动摊吗?或许你也曾在妈妈烧菜时奔下楼去买过一包盐,也曾在放学回来的时候买过爱吃的零嘴。还记得那个穿来穿去会迷路的小区吗?有斑驳的大门,有狭小的楼道,也有阳光洒进来时好看的光斑……花园新村,是余姚一代人心中抹不去的记忆。历史更会记得,30多年前,她曾给了当代余姚一个崭新的开始。花园新村建造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将大片田地变成美丽的楼房,是余姚最早的大型新村之一。这片骄傲的土地,成就了最早的“城里人”,最早吃上了肯德基,看上了电影,最早感受到了余姚城市化进程的繁华巨变。一座寄托着余姚人太多感情与眷恋的花园新村正迎来破旧立新的时刻,她将再一次掀起余姚的时代之澜。肆
知交十年致新城市起笔一个城市更新的未来故事在历史中创造未来,在经典中致新城市。绿城知遇余姚十年,这一次,绿城与央企巨匠——中国金茂握手,以复合社区场景设计的浓重笔墨,重新书写花园故事。她将代言余姚未来人居新坐标,推动老城面向未来的时代焕新,激荡起时代之澜。#我的故乡是花园#一代又一代的余姚人在这里成长,停留、离去或归来。一座寄托着余姚人太多感情与眷恋的花园新村,正拥抱她的下一个时代。但属于“花园”的故事将镌刻在时光中,并将在未来续写。花园新村记忆故事有奖征集
线上开启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花园新村”和花园的故事。在你心中,花园新村一定还有更多的记忆值得被记录吧!分享你的故事,让我们一起留住心中的“花园”。活动规则:
花园故事征集活动一评论区留言
讲述你和余姚老城心以及花园的故事,只言片语都是美好回忆。根据点赞数确定排名先后。点赞第1名
元中石化油卡
点赞第2-5名
未来·爱马仕Hermes花园香水礼盒一份
留言第6-20名
心动·暖冬羊绒围巾礼盒一份
花园照片征集活动二扫描下方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