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邱女士发现这几天腰部连续出现了好几个红色的丘疹,瘙痒剧烈,连续好几个晚上被痒醒,白天上班都没精神,整个人就像在梦游。无独有偶,3岁男宝苏苏,上周去乡下外婆家玩了几天。回来后,苏苏妈发现他左侧下肢及躯干出现多个丘疹,瘙痒难忍,晚上睡觉也老是醒来。经医院皮肤科诊断,原来邱女士和苏苏患上了昆虫叮咬引发的丘疹性荨麻疹。
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包骏雷介绍,立秋以来,门诊每天大约接诊10名左右丘疹性荨麻疹患者。丘疹性荨麻疹又称荨麻疹性苔藓、婴儿苔藓。是春秋季节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以往认为婴幼儿常见,其实门诊中成人患者也占了很大的比例。丘疹性荨麻疹的发病大多数主要与昆虫叮咬有关,是一种由蚊子、臭虫、蚤、虱、螨、蠓等叮咬后引起的过敏反应,昆虫叮咬皮肤后注入唾液,使对这些物质过敏的个体发病。
包骏雷提醒,预防此病要注意避免接触动物,平时应尽量避免去公园、草丛、河边等地玩耍散步,到外地旅游尽量穿长裤长袜,席子、床单、被罩等用热水烫洗暴晒。
目前,我区进入蚊虫活跃的季节,
蚊虫密度逐渐升高。
除了丘疹性荨麻疹之外,
提醒大家还应注意防范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
登革热登革热是登革热病毒引起,经伊蚊(俗称花蚊子)叮咬传播的一种以发热、皮疹和全身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通常夏秋季节高发。
传播途径?
登革热的传播媒介主要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我省只有白纹伊蚊分布。病毒通过蚊子的叮咬传染给人类。蚊子通常在吸食被感染人血液时获得病毒,被感染的蚊子终生均能传播病毒,少数还可经卵将病毒传给后代。
临床症状?
1、突发高热:一两天内体温升高到39℃~40℃,体温常持续一周不退;
2、“体痛”:感到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和骨骼痛,整个人觉得很疲乏;
3、“发红”:脸部、颈部、胸部及四肢皮肤发红,貌似“酒醉状”,甚至出现眼结膜充血、浅表淋巴结肿大、牙龈等无端出血等。
4、皮疹:以麻疹样和出血性皮疹为主,不高出皮肤。
治疗方法?
登革热发病时及时就医,一般经对症治疗即可痊愈,愈后无其他健康影响,死亡率很低。
伊蚊习性?
伊蚊主要孳生在各种人工和植物容器积水中,如:室内外废弃的积水缸罐、竹林中的竹筒、树洞、椰子壳、废旧轮胎、腌菜陶瓷器皿等。
多在户外侵袭人体,活动高峰在下午4时至5时,次高峰在上午9时至10时。活动飞行范围一般在孳生地附近50米至米范围,很少超过米。因此,在其活动高峰时段处于其孳生地周围米范围内较易被叮咬。
疾控部门教你防蚊灭蚊
一、消除或破坏蚊虫孳生地1.及时清理房前屋后的缸、罐、废旧轮胎、啤酒瓶、竹筒、陶瓷器、泡沫箱等积水容器。
2.家庭用的水缸或水箱加盖,以防蚊子进入。
3.家养水生植物应每隔3天至5天换水洗瓶、清洗根须,并注意容器的清洗,容器底部不要留有积水。
4.防止垃圾堆积,将垃圾放入密闭塑料袋并放入密闭容器中。
二、减少与蚊子接触的机会1.家庭可安装蚊帐、纱门、纱窗等;适时使用蚊香、电子驱蚊器、电蚊拍、防蚊灯等装备,还可以用杀虫喷雾剂对房间实施灭蚊处理。
2.避免在蚊子活动高峰期在树荫、草丛、凉亭、垃圾站等地方逗留。
3.外出时可穿长袖衣裤,在皮肤裸露部分涂抹驱避剂。
4.必须前往蚊子密度较高的场所时可现场喷洒灭蚊剂。
流行地区?
登革热流行于全球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尤其是在东南亚、太平洋岛屿和加勒比海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出游前,要先了解当地的情况,可通过网络查询旅游部门、检疫部门的旅游提醒,做好预防措施后再前往。
如果前往南美、东南亚、非洲等地,必须采取防蚊措施,比如穿长袖衣服、喷防蚊液,避免在树荫、草丛等蚊虫较多的地方逗留过久。选择有空调或有蚊帐、防蚊纱窗的宾馆。一旦身体不适,出现发热、头疼、关节痛等症状,要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发病前14天内有无外出旅行史,发病前1个月内居住地或工作场所有无类似症状的疑似登革热病人,以便早期诊断治疗。
来源:宁波疾控、江北区卫生计生局
猜你喜欢
?重磅消息!孔浦这项工程月底正式投用,成为江北目前可用最大规模的…
?江北洪塘西路要大变样!时尚、商业、文化…这里将成新地标!
?今年江北新(改、扩)建4所幼儿园,分布在这些地方!
赞赏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