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饱识佳山水,直作东南第一看”。自秦汉以来,武夷山就以其瑰丽的自然山水风貌和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备受文人墨客的垂青。年12月1日,武夷山作为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如今,“双世遗”已经成为武夷山最亮丽的品牌。
年9月30日,国务院批准设立武夷山国家公园。目前,武夷山国家公园正围绕建设“文化与自然遗产世代传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目标,突出自然和人文兼备、保护和发展兼容、全民和集体兼顾、科研和游憩兼具,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国家公园建设。
创新管理体系
奇岩怪石嶙峋排布,流泉飞瀑叮咚而下,青松翠竹回环掩映,走进武夷山国家公园,呈现在游人面前的是涉目成赏的山水长廊。连绵起伏的群山层峦叠嶂,千姿百态的古藤巨木布满苔藓,弯弯曲曲的羊肠小径通向遮天蔽日的密林深处,声声入耳的鸟鸣更添万籁俱寂之感。
武夷山国家公园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公园内有.70平方公里原生性森林植被未受到人为破坏,是世界同纬度保存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充足的水、光、热条件使之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独特生态环境,十分有利于生物的繁衍,被誉为“世界生物之窗”。
茶山复查复核、山场管护、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防火……对武夷山国家公园的管护员来说,每项工作都不能掉以轻心。在武夷山国家公园武夷管理站,记者看到了一份森林防灭火工作方案,仅从方案中周密细致的工作安排和要求上就可以窥见公园巡查保护工作的繁重。
计划好巡查路线,带上无人机、平板电脑,背包里装上水壶,在平板电脑上打开巡检助手,随后和搭档一起跋山涉水,对各个点位的状况展开巡查――这是武夷管理站天游片区管护员张权一天的日常工作。“要确认各个点位有无异常状况,包括茶山是否有人复种、采茶期间是否有工人抽烟带来火灾隐患、有无植被遭到人为破坏、有无违规捕猎野生动物等,这些都是我们的巡查重点,发现违法情况需就地执法并上报。”张权说。
武夷山国家公园试点以来,创新设立“管理局、管理站”两级管理体系,在6个主要乡镇(街道)分设管理站,全面落实网格化,提升森林资源巡护效能。“你都想不到,我到武夷山国家公园工作之前,皮肤是很白的,完全不是现在这么黑。”武夷管理站常务副站长杨世荣风趣地说。他所在的武夷管理站下设山北、天游、溪南3个管护片区,辖区涵盖武夷山风景名胜区,面积53.57平方公里,人为活动频繁,巡护任务十分繁重。为了提高效率,管理站设定了巡护打卡点位,采取网格化管理。每个月巡护员至少要在山林间走超过公里的路程。
“在加强传统人力巡查整治基础上,针对山高路险区域,我们还探索通过无人机巡查、卫星图层比对等新技术手段进行核查,同时利用红外线相机对可疑点位开展全天候布控。”杨世荣说。
打造和谐共生典范
如何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是建设国家公园过程中最被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