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西游记》。但凡和我唠过点人生小嗑的客官,都听我扯过悟空那些事儿。总觉得在四大名著里西游是被低估太多,和很多传世的艺术作品一样,西游记也承载了很多维度。小朋友们当神话故事,公务员们当官场指导,据说还有阶级斗争(呵呵)…我看啥?我看西游是人生。你有什么喜怒哀乐,到西游里找,准保能明白点什么,能不能顿悟,那得看缘分,一花一世界,一叶一青天。所以我常说:重读西游,“重”两个读音的含义都可以有,重新和重点都是需要的。人活着,谁不是往西走?单从白骨精这段说起,借着正月里《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电影余温,搭上西游这条路。本想写成影评,又怕一头滑偏了。漫谈闲扯,这篇是想说悟空这个“老害眼病”。
关于电影。整体上郑保瑞这第二部西游电影,真是进步太太太大了,一年前那部《大闹天宫》!
#¥%……*~,行吧都过去了,人艰不拆。如今牛魔王改演孙悟空,还请来影界王母巩天后,电影整体嗖嗖的上档次。特效堪称良心,原来是做过《鸣梁海战》的棒子团队,在业界也算是有口碑,把大闹天空4.2亿元投资花了一半,据说后期一直憋CG,特效做的生怕观众不知道是特效似的,结果恶评无数。这次引进《画皮2》的编剧团队并吸取上次教训,不再刻意追求做不到的效果,虽然偶尔也会有前后景抠图感严重的问题,但就看猴子打虎时那老虎毛,其他国产特效都可以跪了。《捉妖记》国内收了24亿,胡巴那特效对“饥不择食”的国内观众来说是满足了,到美国票房只有3万美元,咱那特效在人家看来就是小儿科。胡巴为啥没毛?毛的特效老贵了!结果胡巴头发都被做成苔藓样儿。
整体电影构架借用原著“三段式”模板,每次交锋都逐渐升级,叙事方式紧凑,对唐僧和白骨精的挖掘很充分,加入云海西国的戏,使故事内涵更为深刻。唯一可惜的是,这样就在有限的篇幅里挤占了师徒情感戏份。三藏逐走行者的段落,因为之前没有铺垫,尽管在气氛烘托上是做足了,终究还是节奏太局促,让悟空那一跪的情感不够厚实。小时候86版电视剧看到这段,那是每看必哭,哽咽阻喉的记忆很深,恨不得冲进去揍唐僧一顿,以至于后来他在宝象国被黄袍怪变了老虎,还觉得是活该。
有些台词忍不住想吐槽。当然,得肯定整体对白还是好的,唐僧偶有搞笑但仍句句禅机,扯符咒救悟空时那句“不能胡扯”,算是那些胡解西游题材的一种愤慨。郭天王手握金箍棒时一声“别来无恙”,港台味虽然难免,却有战神归位的凛凛之风。不过,还是怀疑郑导演是不是对天雷对白情有独钟。《大闹》…算了不说了,到了《三打》他还是丢不下这个情结:例子一:白悟空见金箍棒飞过时娇羞地说“还是那么顽皮”,那个暧昧酸爽劲儿啊,我当时真怀疑这棒子的作用了。例子二:小沈阳近年电影没少演,演啥都是那表情和语气,笑点不多,槽点不少,“我忍你很久了”、“我这么萌,你还忍心打我呀”,尤其是那句“你们家这块地,就缺个上门女婿”,唉,满口苞米茬子味儿,都是乡村爱情的路子,感觉十分违和。例子三:并不成功的嵌入式调侃。比如最后大战时骷髅兵的插科打诨,想学好莱坞的节奏,不过没人家玩得好,咱一说就像咯吱人,佐料不对,特生硬。
说了不写影评啊,就此打住,言归正传。
关于白骨精。白骨精是西游记里非常特殊的一个妖精。首先,她是第一个出场的女妖精。是女性妖精的基本代表,“迷人败本”,力攻不足,攻心为上,利用矛盾,内部瓦解。其次,她是第一个要吃唐僧肉的妖精。吃了唐僧一块肉能延寿长生,唐僧是“金蝉子化身、十世修行的原体”这个梗就是由她口说出来的(当然,她也是听说,具体怎么听说的,咱们另论)。之前遇上两妖怪:黑熊怪就是想要袈裟;黄风怪更是被手下那虎妖拖累,他听说虎妖给唐僧抓回来之后,先是“吃了一惊”,然后又拦着不让吃。而且那时也没传说唐僧肉的功效,妖怪们根本没有积极性,没必要为这事儿拼命。再次,她的修炼级别很低。战斗力极渣,既无法宝,也无兵器,甚至连长什么样书里都没写。里外就是孙悟空一棒子的事儿,要不是跑得快,根本用不上三打。没有来历和靠山,最后被本地土地山神给拽住,让悟空一棒“绝了灵光”(对比土地山神和其他妖怪的关系,不上贡就不错了,哪有敢惹妖怪的)。
电影中对白骨精的艺术再塑是成功的,且不论巩俐阿姨造型是不是过于哥特风,至少通过人物再创造,深化了故事矛盾和寓意。白骨精为什么要吃唐僧?电影说是想继续当妖,不想转世为人,原著上所谓延寿长生,同样都是续妖命。电影多了个不想做人,并给这个想法填充了两个故事:一是前世为人,被污为妖孽,被鹰啄死,鬼魂积怨不散,后附白骨成精,吸食人血。二是云海西国国王派人假冒白骨精,偷掳幼童,以幼儿鲜血,治疗自己怪疾。不论前世今生,白骨精所见的人间都是她恨意的源头,与国王的恶与虚伪相比,白骨精宁愿长坠妖道、永世为妖,做尽坏事,坏就是坏,但不披人皮,她厌恶人心的凶险,这样的人不做也罢。不是因为做妖有多好,充满怨恨的心终是痛苦的,用她自己的话说:“什么叫身在地狱,我就是地狱!”正是因为有白骨精这怨念,再加上国王那句:“人性的恶火,佛都灭不了”,才推升出唐僧后面舍身度魔,“取经路上绝不跨过一叶苍生,否则过了千山万水,也过不了自己”。
另外,关于白骨精也有两点可以讨论:
一是她自己介绍说此处名为白虎岭,“正西下面是我家”,后文又表“行过了白虎岭”,正是黄袍怪的黑松林。如果白骨精和黄袍怪扯上关系,以奎木狼的星宿出身,是否可以解释白骨精如何听说唐僧和悟空的传闻?那么白骨精和黄袍怪之间又是啥关系?
二是白骨精被打杀后,悟空说她“脊梁上有一行字,叫做白骨夫人”。这行字是如何来?既显得多余又不合情理。个人觉得这是悟空想唬唐僧的说法,他认为唐僧肉眼凡胎只看表面,光是一堆白骨还不足说明问题,就直接贴上标签。这个做法前面一打的时候用过,为了让师父相信,悟空煞有其事地讲了一通,当年自己如何变化迷惑生人来吃的恐怖故事。而悟空到底吃没吃过人?其实唐僧心理是有数。原著写的很明确,后面为救乌鸡国王,除了金丹,还需度他一口生气,“那八戒上前就要度气,三藏一把扯住道:‘使不得!还教悟空来。’那师父甚有主张:原来猪八戒自幼伤生作孽吃人,是一口浊气;惟行者从小修持,咬松嚼柏,吃桃果为生,是一口清气”。
关于分手。原著从表面看很简单,即:对于是否是妖这个问题,师徒存在分歧并最终闹掰。但是如果综合上述我们分析,问题又似乎不是那么简单,既然唐僧知道悟空吃人是瞎编,又怎知唐僧不认悟空能看穿?电影里,悟空告诉唐僧,这是妖怪,唐僧反问:“你不也是妖么”,悟空愣在当场。其实,原著并未排斥这个设定,只是没有直说。唐僧三番并未直接赶走悟空,因悟空不由分说,不听喝止,才念了紧箍咒,对悟空说:“出家人行善,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行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这话语重心长,于悟空并无恶意,是想收收悟空的魔性,修行的目的是救六道证菩提,不要因为是妖就一概棒杀。这就好比接待无理上访,搁办公室外,你能给他踹飞,可坐在那个位置,明知赖皮,也要耐心疏导。悟空没理解这层意思,五百年来一直是快意恩仇,处理问题简单直接,只觉师傅是错怪,一会说除了我你手下无人,一会说我累死累活反落个金箍,逼得唐僧气急写下一纸贬书,断了师徒恩义。两个人至此已是相爱相杀,彼此说了很多伤人心的话。
但两人的本意都不是如此,悟空先是威逼利诱说没我不行,后又感念师恩变出分身四拜,临走还交代沙僧,日后遇上妖精,提我大圣名号,“不敢伤我师父”。唐僧苦于悟空的不理解,却也舍不得,知道没有悟空到不得西天,但话说绝了:“后来如再与你相见,我就堕了阿鼻地狱”,此时三藏已乱了道心,一念执而猛于虎,后面迷于黄金塔又被奎木狼变了斑斓猛虎,也是自应逢灾。所以,原著这一章题目是“圣僧恨逐美猴王”,恨字一起,至善亦惧一念之间。
(未完待续)
哪里治白癜风最好白癜风身上复发该要怎么办怎么治疗当前时间: